疑濫食退燒藥女子肝衰竭

  • 【本報訊】過量服用止痛退燒藥,當心肝臟吃不消!一名三十一歲女子急性肝衰竭,被轉介至瑪麗醫院,一日後陷入半昏迷,其血液驗出高濃度的退燒止痛藥成分「乙醯氨酚」(即撲熱息痛)。由於她入院時已過了二十四小時的解藥使用黃金期,一度要輪候換肝,幸最終肝功能逐漸復原,無需換肝。香港大學肝臟移植中心主管盧寵茂透露,過去曾有兩名病人因過量服用止痛退燒藥而要換肝,其中一名更是兒童。

    不同感冒藥含相同成分

    瑪麗醫院臨床生物化學部在最新一期國際醫學期刊《臨床化學》匯報此宗個案,該名三十一歲女子因腹痛、無胃口、尿液呈茶色,入住一所地區醫院,被確診急性肝衰竭,入院兩日後情況急劇轉差,轉介瑪麗醫院輪候換肝。轉往瑪麗一日後,便陷入半昏迷狀態,化驗報告顯示她的血液含高濃度「乙醯氨酚」,該成分為本港最常見的止痛退燒藥成分。

    由於女病人本身無肝臟疾病,又非甲型及乙型肝炎帶菌者,醫護人員懷疑她曾過量服藥,但女病人昏迷前曾表示,沒有服用含「乙醯氨酚」的藥物、非處方成藥及草藥,故她急性肝衰竭的成因至今成謎。幸好她的肝功能其後逐步恢復,在瑪麗留院三周後出院。

    盧寵茂指出,本港曾出現兩宗過量服用止痛退燒藥導致肝衰竭要換肝的個案。約四至五年前,一名兒童因傷風感冒,發燒持續不退,短時間內服用多種退燒藥,血內的撲熱息痛濃度極高,併發急性肝衰竭,需父母捐四分一肝臟救命。另一宗個案約發生於十三至十四年前,一名有自殺傾向女病人,服用大量止痛退燒藥及飲酒,同樣併發急性肝衰竭,由哥哥捐出部分活肝,救妹妹一命。

    盧寵茂提醒,兒童較成人更易服用過多止痛退燒藥,因兒童需按體重及年齡決定服藥劑量:「唔好以為食一隻感冒藥唔好,就可以再食另一種,其實兩種都含有相同成分,只係藥名唔同,食得過量就會出事。」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

    不同牌子的止痛退燒藥可能含有相同的成分,市民服用前宜諮詢專業意見。 (資料圖片)

    崔俊明指,成人服用止痛退燒藥,以每粒藥丸五百毫克計,每日不能多過八粒。 (資料圖片)

    盧寵茂指本港曾有兩名病人,因過量服用止痛退燒藥而要換肝續命。(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