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抗疫殺雞新丁上場
正是唔聲唔聲,嚇你一驚!事隔七年,本港再度發現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由於患者曾返內地旅遊,當局估計這是一宗外地傳入個案,但患者回港後也去了街市,不能完全排除在港感染的可能性。更嚴重的問題是患者的病徵潛伏了一段時間才發作,期間往返診所、醫院及公眾場合。可以說,本港社區的禽流感爆發風險已告大增,未來會否發現新感染個案,將是防疫關鍵。
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在港絕迹七年,導致前線醫護人員警覺性下降。去年四月豬流感個案殺入本港,全拜前線醫護人員高度戒備,在患者求診時果斷行動,及時隔離患者。今次的禽流感個案,患者由往私家診所到急症室求診,帶着病毒游走社區,與人頻密接觸,病毒容易在社區內擴散,前線醫護人員麻痹大意,已失去第一線防疫的先機。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鑊昨日被傳媒追問責任,支吾以對,以「很難說是否鬆懈」虛應故事,禽流感「太平盛世」七年,醫療衞生部門早已不作一回事,當然不會定時督促前線人員保持警覺性。請問周一鑊,當局有多久沒有舉行預防禽流感演習,向醫衞部門和社區發出警示呢?
這次禽流感個案捲土重來,後果確實可以很嚴重,一旦觸及當局定下的底線,再有社區爆發,將會全港殺雞,不留活口,禁止雞農飼養活雞、街市雞檔出售活雞,香港從此進入冰鮮雞時代,這也是周一鑊至今仍未死心的殺着,以在港趕絕活雞為終極政策目標。
說起殺雞,看看兩個主責部門的漁農自然護理署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首長,原來都是一片空白。漁護署署長黃志光去年八月到任,食環署署長梁卓文更在本月六日才接替卓永興,假如掀起全港殺雞的腥風血雨,由兩名「新丁」署長領軍,不知會否重演九七年禽流感首次來襲,全港殺雞錯漏百出的亂象。再數算下去,現任醫衞系統的首長衞生署署長林秉恩、醫管局新任行政總裁梁栢賢,嚴格而言,也是應對禽流感疫症的新手。
說來也巧合,當局本擬引入中央屠宰,全面取締活雞售賣,最終因為禽流感風險下降,加上技術執行困難,最終放棄中央屠宰的構想,期間透過賠償計劃,大減本港的雞場和街市雞販數目,卻造就了一批堅拒交牌的雞農和雞販,因為本地活雞供應和雞檔數目減少,反而擴大了生存空間,本地活雞的售價也因為不乏捧場客而上升。假如禽流感在社區爆發,這批活雞銷售的「頑抗」分子,最終只有被迫交牌結業之途,港人從此食用內地供應的冰鮮雞失去本地供應的調節力量。內地物價上漲,加上人民幣升值,港人到時勢必食貴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