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威逼兼利誘 減班霸王硬上弓

港府威逼兼利誘 減班霸王硬上弓

在一片爭議聲中,教育局推出「六加三先寬後緊」新自願減班方案,參與的中學在減班首六年內,可獲得額外六個教席的配額,其後三年讓配額教師自然流失,實行「九年不炒人」,參與的中學並可連續五年獲得每年二十五萬元額外津貼。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認為,上述措施可以鼓勵更多中學參與自願減班,紓緩學生人數下降的壓力。

當局以額外津貼及教席利誘,希望降低教育界對自願減班計劃的抗拒,可謂用心良苦。不過,這充其量只能視為拖延問題的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亦無助釋除「劣校驅逐良校」的質疑。正如有教育界人士指出,自願減班計劃等於將部分學生由原本開足班的優質學校趕向收生不足的學校,變相剝奪學生的選擇權。

事實上,減班計劃還可能加劇學校的標籤效應。以大埔區為例,該區共有十二間開足五班的學校,其中五間英文中學對減班計劃表示抗拒,有家長團體擔心,英文中學不參與計劃,勢必造成更嚴重的標籤效應,為減班的中文中學貼上「次等」標籤。孫明揚強調減班與學校的辦學質素無關,顯然是欺人之談。

減班計劃問題多多,教育界不乏反對聲音,當局一意孤行,要求官立中學帶頭減班,更是激起學校、學生極大不滿。連曾就讀官立中學的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亦炮轟當局,指近年愈來愈多名校轉為直資,基層子弟難以負擔昂貴學費,入讀官立中學已是他們接受優質教育的僅存機會,港府強行削減官校名額,不啻在基層子弟身上多踩一腳,「是把教育的不公義推向更大的極端」。

事實顯而易見,在當局威逼利誘之下,所謂自願減班已經變成強制減班。優質學校吸引大量學生報讀,是辦學成功的當然結果,如今在當局的安排下,這些優質學校不但無法擴大招生,反而要被迫減班,對學校和學生都不公平。

退一步說,即使學校就範,減班計劃勉強推行,亦非長久之計。隨着出生率持續下降,適齡學生只會進一步減少而不會增加,超額教師問題亦只會日益惡化,因此,教育界一直建議當局趁機推行小班教學。無奈當局諸多推搪,不敢直接回應,一時推說小班教學成本高昂,得不償失,一時又聲稱學校硬件未能配合,教師需時培訓云云。

當然,學生數量減少,學校及教師數量也不能不相應調整,無論是推行自願減班,還是推行小班教學,長遠來說,中學殺校是無可避免的。由於殺校不但影響教師生計,亦涉及辦學團體利益,事關重大,所以,當局必須早作籌謀,不能採取拖字訣,到時候才臨急抱佛腳。事實上,香港出生率下降並非始於今日,如果教育局及早正視問題,又何至於陷入今日這種進退維谷的窘局?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統計處預料,六年後入讀中一的學生將由目前的近七萬人跌至不足五萬四千人,教育局仍然抱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辦法,獨沽減班一味,既短視,又不負責任。

Money18 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