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知健:中藥減柏金遜西藥副作用
醫知健:中藥減柏金遜西藥副作用
【本報訊】 本港每一百名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便有一人患柏金遜症,病因與腦部退化病變有關。西藥雖可控制患者震顫及肌肉僵直等病徵,但亦會引致便秘、失眠、抑鬱、嗜睡等副作用。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臨床研究中藥複方「加味六君子湯」的療效,發現柏金遜症病人服用半年後,不但便秘、嗜睡等副作用明顯減少,病人言語不清的問題亦有所改善,但中藥複方減少震顫的療效卻不明顯。
65歲或以上發病率1%
香港運動障礙學會委員朱獻倫醫生指,柏金遜症與大腦「黑質」位置的腦細胞壞死退化有關,患者大部分為中老年人士,年輕患者多與遺傳基因有關。每一千人有不足一人患柏金遜症,但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發病率則達百分之一。柏金遜的病徵包括震顫、肌肉僵直、運動遲緩及步態障礙,後期會出現認知功能問題。
醫學界現時使用「左旋多巴」等藥物來控制柏金遜症狀,但服用劑量愈多,副作用愈嚴重,不少病人會出現便秘、嘔吐、失眠、抑鬱等副作用。浸大中醫藥學院去年發表研究,招募四十七名柏金遜症病人,二十二名為治療組,服用中藥複方「加味六君子湯」製成的顆粒;另外二十五人則沒有服用中藥,作為對照。治療組的病人平均六十五歲及患病五年半,他們服用中藥顆粒半年後,副作用評分顯著由一分降至零點六分。
五十三歲的鄭先生○三年確診患柏金遜症,因擔心工作影響病情,今年年中提早三年退休。他憶述病情最嚴重時右腳走路一拐一拐、右手不由自主地擺動、拿筷子時手震及寫字速度緩慢。他服藥初期療效不大,但加藥後卻出現很大副作用,「食咗藥好眼瞓,又易暈同作嘔」,轉藥及減少服藥劑量後副作用大減,病情受控。


五十三歲的鄭先生,因患上柏金遜症而提早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