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如刀集:方言打不死

殖民地時代的香港,官方語言雖然是英語,始終未聞有打壓廣東話的措施。殖民地政府管治,重點只在攫取經濟利益,不在教化殖民,為求管治方便,都會避免挑起文化爭端。當時民間講廣東話,官方說英語,兩者或有階級之分,但不見有何矛盾。

香港淪為殖民地是因為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則割讓台灣,日本善於向西方帝國主義者學習,統治台灣五十年,官方雖說日語,民間流傳的卻也是台語,只是要當公務員或者從商,當然以日語為先;青年才俊亦有渴望充當皇民者,像李登輝之流。

台灣人比香港人更煩惱的是,蔣介石政府遷台,強迫學習北京話,對台語的打壓尤甚於日治時代,台灣人有句名言:「阿伊嗚哎喔,一眠睹到波婆嬤。」前者是日語,後者是國語注音,大意是一覺醒來,竟從說日語變成說國語。

方言這東西,最能適應在強權下生存,愈打壓就愈往深層發展,日間在學校、電視廣播頻道聽到的都是國語,晚上走進夜市聽到的又盡是台語歌曲。在多年壓抑之後,上世紀七十年代,台灣反而產生了用台語寫成的本土文學;就像六十年代的香港人,聽了一輪歐西流行曲,最後竟然蹦出廣東歌。以前人們聽着陳水扁的台灣國語覺得突兀,今天馬英九不也硬着頭皮講台語。

方言,是地方語言,只要地方有人,就有方言,它或許可以被同化,但不能強迫教化;為求集體而否定個體,總不是聰明之舉。

徐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