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3月24日(三)
若論危機管理的優先次序,樓市、高鐵都是鄭汝樺手中的燙手山芋,但另一個老大難議題—三條過海隧道流量不均、紅隧長年擠塞的問題,正在悄悄升溫。鄭汝樺一顆「拆彈雄心」,隨時引發連爆效應。
鄭汝樺昨日出席立法會財委會特別會議漏了口風,政府委託顧問公司研究如何改善三條過海隧道流量分布,將於上半年內完成,政府不排除透過紅隧加價「趕客」,紓緩因收費分布不均出現的車流集中紅隧現象,亦會考慮回購東、西兩隧,或是延長專營權減慢這兩條隧道的加價壓力。
在民粹主義空前膨脹的今天,任何公營服務加價,都會演變成政治議題,鄭汝樺早早拋出想法,自行引爆掀起討論,既是試水溫,也是及早設立緩衝區;因為,加價建議來自政府委聘的顧問公司,屬於沒有利益牽涉,公正客觀的建議,政府是照單全收、部分採納,大可供諸各界討論。
拆解政治炸彈的要義之一,是一點多面,透過多重包裝,引導公眾明白加價帶來的效益。再愚蠢的政府,在下半年公布顧問公司的建議,也不會單推紅隧加價改善車流太集中的交通擠塞問題,如何與考慮回購東、西兩隧,延長專營權的假包裝呼應,就要視乎政治化妝的功力。
不過,鄭汝樺露的口風,可以用近日城中第一金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形容。就以回購東、西兩隧的可能性而言,政府早已錯失回購的黃金時機。擁有東、西兩隧的營運商,叫價怎會口軟,到時開出天文數字的價碼,政府回購是否符合納稅人利益、公帑用得其所的原則呢?
至於延長東、西兩隧專營權的時間,減緩加價速度,政府再調高紅隧收費拉近差距,表面上可行,意義上卻只有短暫效應,而且是把問題留給子孫的做法。一旦東、西兩隧專營權延長,政府最終收回這兩條過海隧道經營權,劃一三隧收費的日子更加遙不可及。
事實上,早在五年前,政府已向立法會提供紓緩紅隧擠塞的十二個方案,內容概括了前述的建議,顧問公司稍後提交的建議,可以跳出框框嗎?難怪有人說,真正在治港的是顧問公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