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1/2010

  • 2010年01月08日(五)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24小時瀏覽記錄

政情:小氣候:「八十後」激進群體其來有自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今日復會,繼續審議廣深港高鐵項目港段工程的撥款申請。上次成功拖延表決的泛民陣營,聲言再玩拉布戰術,變相讓高鐵港段工程動工無期,以「八十後」群體為主軸的網上反高鐵言論則愈見激進,並號召暴力行為,火藥味極濃。

高鐵港段撥款項目升溫,來勢的急猛,較諸政改諮詢流於口水戰,確實不可同日而語,高鐵爭議在過去一周,竟然牽動社會的階級矛盾,由「五十後」到「八十後」的群體,紛紛表態支持或反對興建高鐵港段,社會的分化對立日益加深,網上一些來自「八十後」群體的激進言論,更是焦點所在。如果財委會今日通過撥款,後果難料;再次押後表決,等於助長反高鐵的聲勢,下次財委會再次審議撥款項目,將會引發吹氣球效應,為反高鐵的群體作更大規模的動員。

「八十後」群體透過反高鐵凸顯其存在位置,引發社會討論「八十後」世代的思想特徵和行為模式,並且與激進畫上等號,但「八十後」群體在香港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真的是史無前例的新生事物嗎?

數算香港的激進社會運動,曾經發生兩次沒有沾上政治色彩的暴動;一九六六年青年蘇守忠發起反天星小輪加價絕食抗議,成為社會低下階層反抗港英政府維護商界利益,不理民間疾苦的動員槍聲,以流血暴動收場。一九八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平安夜的晚上,中區一宗交通意外,竟然燃點大群不滿現狀的青少年怒火街頭,大肆破壞沿街的名車名店,警方出動防暴隊鎮壓,直至清晨五時才平息騷亂。以今日的語言論述,誘發一九六六年反天星加價暴動的蘇守忠,可以「四十後」形容,而參與八二年平安夜騷動的青少年,則可以「六十後」形容。他們的激進行為溫床,都緣於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或未能分享社會經濟繁榮的成果。

八十年代末港英政府管治香港進入倒數,大舉擴展專上教育、增建院校、擴充各間大學的收生名額,當時已有人從陰謀論的角度分析港英政府的舉措,認為增加大學生必須與經濟發展的步伐同步,否則香港傳統的大學精英教育在普及化之後,只會培養大批無法躋身社會中上層建築、不滿現狀的大學畢業生,成為社會中不穩定的種子。

兩年前已對香港社會階級觀察入微,著作《四代香港人》一書的港大社會學教授呂大樂,最近接受《讀書好》月刊訪問時,認同第四代(八十後)香港人中最frustrated(挫折)的一群,就是大學和副學士畢業的一部分人。在七十年代的環境,中學畢業已可營商或當個櫃員,現卻變了學位人士,這或許可作為「八十後」群體屢現激烈行為的註腳。

風信子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