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政府短視拒撥款 電子課本勢爛尾

全港中小學今日開學,莘莘學子背着花數千元購買的教科書重返校園。教科書年年改編,年年漲價,民間怨聲載道。面對各界的強烈不滿,政府去年拋出研究電子教科書大計,一年過去了,卻連資源問題都未解決,電子教科書變成「空口講白話」。

教育局去年成立了專責小組研究電子教科書事項,小組建議,於二○一○年九月起,在部分小學推行先導計劃,試行電子書。小組召開了八次會議,至今仍未落實具體細節安排。

眾所周知,學校推廣電子教科書,需要添置大量電子器材配合,僅電腦一項,每間學校就要開支逾三百萬元。這筆費用由誰出?當局和學校互相推搪。教育部門稱,「學校有足夠資源買教材」,但學校卻表示,校方逾七成經費有指定用途,難以調撥經費購買電子教材。如果要學校承擔這筆費用,就要減少其他開支,例如削減學生活動,省出錢來買教材。另外,教科書軟件開發成本亦很高,不少出版社都不願承擔此項費用。

一個一年後就要試行的全港性計劃,經費至今仍未有着落,實在令人驚訝。人們不能不懷疑,當局根本沒有誠意推廣電子課本,所謂二○一○年試行,只是政府為平息民怨而隨口說出的急就章。

對學校來說,推行電子課本是一項額外工作,動用學校日常經費並不合理,政府有責任調撥資源支援。然而,平時被視為大花筒的政府,在推行電子教科書方面卻一毛不拔,實在令人費解。

其實,政府此舉是一種短視行為。隨着全球自然資源消耗不斷上升,教科書電子化已是大勢所趨,近年不少國家都紛紛致力相關研發工作,例如美國加州今年秋季起,率先在高中的數學及科學兩科使用電子課本,取代紙版教科書。

值得注意的是,加州政府把推廣電子課本作為減財赤的重要舉措。在美國,教科書由學校免費提供,去年州政府用於教科書的經費高達三億五千萬美元。州長阿諾舒華辛力加表示,電子教科書投入使用後,可以令一個擁有一萬名高中生的學區每年減少教科書開支二百萬美元。

香港學校的教科書由學生自購,情況與美國有所不同,但政府每年仍支出四億多元書簿費津貼。推廣電子課本後,政府和學生家庭的開支都可以大幅下降,而購買電腦等器材只是一次性投資,所購買的電子器材可以使用很多年。用較小的開支換取龐大的經濟效益,簡直是「吃小虧佔大便宜」,何不樂而為之?

事實上,政府對推廣電子教科書毫無心理準備,不但所需資源未落實,很多實際問題也未解決。例如,有家長質疑,使用電子課本後,學童每天在校內花四、五個小時對着電腦上堂,回家又要對着電腦做功課,可能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這種憂慮是合情合理的,政府應未雨綢繆,調撥資源組織人力解決問題,但當局至今未見有任何行動,到時可能又會病急亂投醫了。

多少年來,讓孩子卸下沉重的書包,是家長們孜孜以求的夢想。電子教科書本是令夢想成真的有效途徑,可惜因為當局的短視和不負責任,變成了爛尾工程,實在是一大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