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8/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證券無紙化蝸步 電子招股書蟻行

香港一向自詡為國際金融中心,在市場集資規模以及交易效率上,均足以傲視同儕,可是在金融市場上卻仍有部分環節停留在「盤古初開」時代,令人費解。以新股刊發電子招股書為例,至今依然在諮詢和研究的階段,在未來可見日子難望落實,無法與全球證券市場無紙化的大趨勢接軌。

其實,證監會和港交所早在○八年已推出諮詢文件,建議首次公開招股的公司在指定網站刊發電子招股書,減少使用印刷文本,可惜由於發生雷曼迷債事件,影響市場對分發招股章程的關注,此事無疾而終。

市場人士認為,減少用紙已是大勢所趨,不僅是招股活動,即使市民平日生活的帳單往來,例如電話帳單及銀行月結單等,有關機構均鼓勵用戶收取電子帳單,以減低成本。今年七月,全球最大宗新股集資農業銀行上市,為了減低印刷招股書數量,在銀行首設電腦專區,登載農行電子招股書。但這些均屬於個別企業的決定,其他後來者未必跟隨,本港需要的是作出適當規管,建立全面及方便的電子渠道,讓新股投資者閱覽所需資訊。

除了推行電子招股書一拖再拖之外,本港在推行證券無紙化一事上,依然是步履蹣跚,與自視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完全不配合,惹人訕笑。即使港府將在明年提交證券無紙化修例草案,但細節尚未敲定,中間會否出現其他阻滯,業界能否迅速配合市場發展,成敗難料。

無可否認,所有發展較悠久的股票市場,初期都以發行實物證券為主,但隨着市場發展需要,不少發達國家的市場,以至亞洲區內的市場,亦紛紛加入證券無紙化的先進行列。例如東京在二○○九年完成無紙化過程,台灣亦從今年開始以三年時間,分兩階段完成無紙化目標。與本港息息相關的內地證券市場,發展雖然較晚,但在九八年啟動股票市場時,已有先見之明,跳過印刷股票的過程,直接進入全面無紙化的市場環境。

目前二十大交易所之中,已經有十二家完成全面無紙化。相比之下,香港股市的無紙化進展實在慢得令人汗顏。即使香港證券市場發展較早,市面流通的實物股票數量龐大,不易全部註銷,也不應成為拖慢發展的藉口。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歐美及亞洲區既有其他股市先行一步,留下了由「有紙化」過渡至「無紙化」的經驗,本港股市監管機構的負責人,大可四出取經,參考其他市場的做法。

無紙化其實只是優化整體交易市場效率的其中一步,若以為這項變革無關宏旨,繼續唱慢板,只會不斷被其他競爭對手後來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