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3/2010

  • 2010年03月27日(六)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查詢股票編號

勾地降價僅屬虛招 增加供應才是良策

港府以往推行勾地表政策手法僵化,變相阻礙地皮推出應市,扭曲樓市發展,惹起各界猛烈批評,但昨日似乎突然變調,以閃電速度宣布,勾地表內的一幅東涌中小型住宅地成功被發展商勾出,一改向來歎慢板的姿態。值得留意的是,這次勾出地皮的每方呎樓面地價僅二千餘元,市場普遍認為偏低,令人猜疑港府是否放棄高地價政策。

坦白說,政府近期連環推出措施以穩定樓市,包括調高豪宅印花稅、活化居屋第二市場等,均被輿論認為力度不足,根本無法對症下藥遏止炒風。本港樓市瘋漲,歸根究柢,還是市場求過於供的問題非常嚴重。差餉物業估價署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僅七千多伙,創歷史新低,中小型住宅空置率則由○八年百分之四點六,減至去年的百分之三點八。所謂的穩定樓市措施,確實難以增加住宅供應量,政府姿態多於實際。

本港樓市供求出現嚴重失衡,問題在於港府對市場需求一直「計錯數」。過去約二十年,市場每年可消化約三萬至四萬個單位,不幸地政府僅以過去十年一手私人住宅成交,平均每年約一萬九千個作參考,視之為市民置業需求。早前更有高官指出,有信心每年供應約一萬四千至一萬八千個私人住宅單位就可以滿足需求。事實勝於雄辯,本港現時存在龐大的上車需求,以近日房協推出夾屋單位應市為例,目前已接獲逾二萬宗申請,估計最終申請數字或高達二萬五千至三萬宗,即是目前市場存在的大批上車客,足可消化兩年的新供應量。

近日港府似乎明白,過去是低估了市場需求,連忙就未來供應量開腔,向市場派定心丸,表示地政總署已加快處理發展商補地價申請,過去半年已批出數幅土地,補地價後轉為住宅地,可興建七千至八千個單位,亦會要求市建局日後重建時,以興建中小型單位為主,再加上本年度勾地表內有四十多幅住宅用地,合共可興建九千多個單位,足以滿足市民需求。

不過話得說回來,一幅中小型住宅地皮突然被勾出,可否遏止樓市升溫?大家心裏自有分寸。首先是由賣地到起樓一般需時三至五年,遠水難以救近火;其次是即使勾地價偏低,並不代表地皮成交價繼續低於二手市場,因為經過拍賣爭奪後,地價往往被發展商搶高五成或以上,不難再出現麵粉直逼麵包價的情況。

無論如何,政府肯面對現實,放開勾地申請的枷鎖,令發展商較易勾出土地,對紓緩全港的樓荒問題,應有一定作用,但港府要做的事不僅是放開現有枷鎖,而是要重整策略,制訂合理和有遠見的土地政策,增加土地供應,方能令樓市擺脫大上大落的困局,重新以穩定和健康的速度邁步向前。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