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反恐窘境 襲擊防不勝防

二○○一年,美國遭受九一一襲擊,世界再不一樣,事隔近十二年,美國本土再遇大型襲擊,波士頓馬拉松大爆炸,把愛國日變成國殤,把跑道變成戰場,把家庭樂變成生離死別,人們不禁要問,多年反恐,到底反出甚麼結果?

波士頓襲擊,論死傷當然遠遠低於九一一,但震撼力巨大。這項有逾百年歷史的比賽,吸引來自九十多國二萬多名選手參與,不但是當地,也是美國以至全球盛事。這一日,也即四月第三個星期一,是紀念一七七五年四月十九日萊克星頓和康科德戰役開始,也即美國獨立戰打響第一槍的日子。選在此時此地引爆炸彈,象徵意義十足,是對美國和全球的挑釁和蔑視。

而愛國日,也是麻省假日,拖男帶女觀看馬拉松比賽,成為當地不少人的節日傳統活動,因此,在這次襲擊中,有死者是八歲小童,有不少傷者是小孩,更有許多目擊鮮血四濺、殘肢亂飛的稚子,這是今次襲擊與九一一最大不同之處,狂徒用心歹毒,令人不寒而慄。

狂徒計算精密,務求造成最大傷亡。兩枚炸彈,為何在賽事進行四個多鐘頭後、在終點附近、相距大約一百碼、相隔十秒爆炸?因為這個時候,幾千名志在參與的跑手,差不多一齊衝線,而大多數人都有親友在此打氣加油,炸彈爆炸的衝擊波及所藏的鐵釘鋼珠,針對密密麻麻的人群,「彈無虛發」。

這次襲擊,凸顯美國反恐窘境。在九一一後,美國保安可謂滴水不漏,旅客進入美境遭受層層盤查,便可見一斑,事實上,美國本土十多年來未見重大恐襲,或也歸功於此,但反恐不僅僅在於把全世界當成嫌疑恐怖分子,這個做法,亦使美國疲於奔命。除了防範國際恐怖組織,美國更要防範國內極端人士,所謂日防夜防,家賊難防,再多保安措施,最終難免百密一疏。馬拉松賽道長達四十多公里,跨越市區和郊野,人們可以隨時進出,就更難做好保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