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5月26日(二)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虎視寰球:中國建航母是政治決定

航空母艦雖然面對愈來愈多的制約,但總不能說成是一無是處,它在中短程的範圍,也可以帶出一些軍事威嚇作用。雖然核動力和柴油潛艇可發揮的軍事作用愈來愈大,但是它在出港的一段時間非常脆弱,須有海面上的艦群作保護,而航空母艦對此也可以發揮重大的輔助作用。但問題是,這些作用,是不是值得投下驚人巨資去建立一隊航空母艦戰鬥群?

建戰鬥群 投資巨大

全世界擁有航母的國家也有不少,一些二、三流軍事國家如巴西和印度,也擁有一、兩艘航母,但其作用都是炫耀多於實際,和美國一度爭霸的蘇聯、解體之後的俄國也不再維持大規模的航母艦隊,拆除內部裝置之後,賣予其他國家,一些更淪為海上賭場,這大概可以反映出航母在戰略上的局限。

真正維持有大型航母艦隊而可以發揮作用的,其實只有美國。首先,航母造價非常昂貴,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第一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造價約五億美元;現時一艘尼米茲級航母造價超過五十億美元,況且航母不能單獨行動,要應付真正的戰鬥而不只是巡弋以耀武揚威。一組戰鬥群要有近二十艘艦艇,更要有足夠的空中戰鬥力以及反潛能力,完成了這個戰鬥群的組合,那才可以產生協同效應,航母保護其他艦艇,而其他艦艇也保護航母。

要完成這樣一個戰鬥群組合,大家算算要有多少投資?而航母面對愈來愈大的威脅,這樣的投資又是否划算以及切合中國的軍事實際需要?因此,中國建造航母,更重要的是政治上的考慮。

一般來說,航母可執行四種任務,第一是戰略打擊與區域性威嚇;第二是制海權的獲得與維持;第三是權力投射;第四是武力展現。綜合了這四個任務,那就可以明白美國為何獨自擁有全球最多的航母。

但對於中國而言,只有第二項任務是切合現時的需要,第一、三、四項任務,都會為中國現時整體的和平發展策略帶來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現時美國右派的勢力雖然稍有收斂,但仍然有相當的影響力,所謂「中國威脅論」,正在等候機會發難,所以,中國一旦建造航母,又將被「對號入座」。

但中國軍隊之內,有一派是極力支持建造航空母艦,他們認為,就算不能夠在目前立刻可以建構完美的航母戰鬥群組合,但總要踏出第一步。

國際輿論 軍方壓力

所以,北京的決策是既要顧及國際上的輿論,也要兼顧國內軍方的壓力,因此,建不建、何時建,實際上是一個政治決定多於軍事決定。中國建造航母,一定是在權力投射和武力展現方面達到了某一個臨界點,不再介意「中國威脅論」,反而堂而皇之站出來,這就是中國的大國地位。中國建造航空母艦,不只是中國的內政,也是符合其國際地位。

以中國現時的國際地位而言,不像印度那樣,以炫耀性質來建造航空母艦,而是劍及履及,真正建立一支具實用性的航母戰鬥群,照此推論,目前還未是合適時間!

張志剛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電 郵: news@opg.com.hk網上爆料
傳 真: (852) 3600 8800手機網站: m.on.cc
SMS: (852) 6500 6500MMS: ireport@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