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又到文憑試放榜,每年這幾天例必有人歡笑有人愁,莘莘學子四出撲學位,狀元們則備受鎂光燈包圍。今年是佔領後第一個文憑試,其中兩名狀元是「黃絲」,被部分媒體拿來大做文章,一個說當時目睹警方施放胡椒噴霧一幕而立志行醫,另一位則稱欲當政務官,「從建制改變社會」云云。

    報道的潛台詞,相信是反擊社會上部分人的成見︰你不是說佔領者都是一幫廢青麼?現在有辦你睇,堂堂狀元也是佔領者。但不知怎地,筆者讀着讀着,總覺有點變了味兒。這不是典型「逆境自強」的筆風麼?堂堂狀元「也是」佔領者,或曰佔領者中「也有」狀元,不就是間接承認了佔領對學習其實是消極因素麼?

    「佔領者是廢青」也好,「狀元也有佔領者」也罷,其實都很難證明有因果關係。聽過一個故事,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有一家搞核聚變能源研究──就是生產所謂終極新能源──的實驗室,面對國會可能停止撥款,負責人巡迴各地演講,援引各種數據,試圖證明一個國家能源用得愈多,人均壽命愈長,故國家應該鼓勵探索新能源。這結論乍看合情合理,實則不值一哂。大凡發達國家都用很多能源,不能反過來說這是長壽的原因,否則吃垃圾食品愈多的國家,民眾也可能愈長壽呢。因此,看到黃絲狀元的「勵志」報道,筆者只能說一聲︰So?

    陸智豪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