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近日「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冥王星時拍攝的照片傳回地球,引起廣泛關注與熱議。「新視野號」探測器經過五十億公里的飛行、九年半的太空穿梭,終於為我們揭開了冥王星的神秘面紗。

    「新視野號」探測器上載有冥王星發現者克萊德.湯博的骨灰,美國太空總署以此紀念冥王星的發現者。湯博二十三歲時發現冥王星,但自冥王星被發現的八十五年來,我們對它的了解知之甚少。據了解,湯博正是由於自己喜好看星星,對天文學的興趣,二十歲開始自己動手做望遠鏡。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年輕人今日微不足道的喜好,加上後天勤奮的學習,日後都有可能收穫成功。

    這次探測器完成的工作,有助科學家了解冥王星的表面和化學成分,對冥王星的進一步探索也同了解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息息相關。「新視野號」探測項目耗資七億美元,於○六年一月發射升空,先是傳輸了有關木星的訊息,而今更是傳來了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冥王星照片,被稱之為見證人類歷史的時刻。大家根據照片上看到的星球表面輪廓圖像,發揮想像稱為巨鯨、炸面圈和一顆心。

    筆者不是科學家,但認為如同對外太空的探索讓我們看清自身的渺小,對外界無止境的探索也讓我們更了解自己與他人,這正是人類不斷發展進步的源泉。正如湯博晚年總結自己一生時所說,「我已遊歷了所有的天堂」,外太空的美好與未知的奇妙自是不可言盡。宇宙浩瀚,人類的未知領域還有很多,對外界的好奇正是我們的熱情所在。即便不是走向外太空,只要走出自己禁錮的牆隅,看看外面的世界,就能開闊眼界,了解到更多可能性。

    陳稼晉 百仁基金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