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 重點實驗室每年至少抽取一萬五千個樣本化驗。

    本港去年頭九個月逾四百五十人因致病菌導致食物中毒,比化學物引起的事故多,在蛋類常見的沙門氏菌正是「幕後黑手」。理工大學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深圳分部轄下的重點實驗室,計劃三年內建立一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最快下月起在香港、深圳及廣州超市及街市,每年每地平均抽取逾五千個樣本化驗,期望透過預警系統預測可能造成爆發的致病菌,讓業界及把關部門提早作好源頭監控。

    理大在深圳成立一個重點實驗室,計劃三年內建立一個食品安全預警系統。

    梁嘉聲透露,蛋、奶及肉將是重點抽驗食品。左為陳聲。

    雞蛋即使外殼完整,也有可能含沙門氏菌。(資料圖片)

    食物中毒個案病原體

    沙門氏菌是食物中毒常見病原體,根據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資料,本港過去四年的沙門氏菌確診個案,逾四成與吃蛋及蛋製品有關。理大深圳食品生物污染與控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聲透露,他們的研究初步數據亦顯示雞蛋是中港兩地沙門氏菌個案元兇,情況比歐洲嚴重。因歐洲針對農場雞隻作源頭監控多年,為雞注射疫苗,大大降低雞蛋引起的沙門氏菌個案。

    陳聲期望,透過未來的深港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檢測中港兩地蛋及蛋製品受沙門氏菌污染情況,從而為監管機構及食物業界提供數據及預警,減低沙門氏菌威脅。

    台灣塑化劑及坑渠油等涉及化學物的食物事故掀港人恐慌,不過,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副總監梁嘉聲表示,微生物及致病菌才是食物安全的最大威脅。香港及內地相關部門相對投放較多資源於化學物檢測,深港食品安全預警系統日後會針對檢測蛋、奶及肉類等容易出衞生問題的食品。

    研食品保存技術

    除沙門氏菌外,預警系統亦會研究大腸桿菌、李斯特菌及金黃葡萄球菌等污染情況。重點實驗室預計今年三月前在香港、深圳及廣州各選八個區域,每個區域選取兩間大型超市及兩個濕街市抽取食物樣本化驗,每個城市每年平均取樣超過五千個,目標在三年內建成包含龐大資料庫的預警系統。

    理大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獲深圳市政府批准建立重點實驗室,是深圳首間針對食物安全的市級重點實驗室。未來三年,深圳市政府及理大將投放一千萬人民幣資助重點實驗室。除檢測食物,重點實驗室亦會研發食品加工及保存技術,例如以粟米渣製作包裝膜,好處是成本低,讓容易吸收塑化劑的食品不再用塑膠物料包裝,減低風險。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