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窮可貸,富可貸,沒有信用不可貸?
現時學資處免入息審查學生貸款計劃拖欠情況嚴重,引起社會的關注。儘管社會上普遍支持政府向信貸資料機構提供拖欠者的負面信貸資料以加強阻嚇拖欠情況,而政府亦建議制訂比現行管制個人商業信貸資料更嚴謹的實務守則,以保障貸款人的私隱,私隱專員對這建議持保留態度。
據我們了解,專員認為無論保障私隱的機制有多嚴謹,也不宜開放現時密閉運作的系統(只供香港的銀行及持牌放債人參與),主要是擔心這會令他日後難以拒絕其他政府部門和私人機構會為追收欠款而提出類似要求。因此,他認為應採納不會引起私隱問題的措施打擊拖欠。
我們認同保障私隱的重要性,但是學生於畢業後拖欠政府的免入息審查貸款牽涉的信用與過度借貸問題,實與他們拖欠銀行的私人貸款無異,理應同樣作為評估個人信貸能力的因素。這建議既不應與其他欠款混為一談,更不應因為信貸資料來自政府,便認定必會引發更大的私隱風險。雖然我們估計私隱專員應不會認為銀行資產比納稅人的資源更須保障,或公帑應較銀行承受更多道德風險,但倘這比現行管制個人商業信貸資料更嚴謹的建議因私隱的考慮而胎死腹中,將正正會帶來上述的比較,也會間接鼓勵了道德風險。
我們期望社會大眾理性地就這課題多發表意見,及時防止日後因專上教育不斷擴展貸款增加,而令拖欠率不斷上升。
我衷心希望,我們可在保障私隱的前提下,令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既可為促進專上學生接受教育,又可有效達致「窮可貸,富可貸,無信用的不貸或不可多貸」的目標。 (二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