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炒家勁賺3600萬
【本報訊】內地不時傳出打壓樓市消息,在樓價前景未明朗下,炒價團將資金轉投其他商品,以往就曾熱炒蒜頭、食鹽等食材,令有關食材大幅漲價數以十倍計算。不過,內地近年嚴打抬高食材價格的造謠者,令價格暴跌,不少跟風的炒賣者均損手離場。本港學者指內地炒賣活動頻繁,與內地太多有錢人有關。
學者勸勿跟風亂炒
今年三月,日本地震引致核輻射洩漏後,內地隨即有人大量買入鹽業股,又搶購食鹽,指鹽含碘可抗輻射,誘發內地各省市的搶鹽潮,熱潮更蔓延至本港,之後才知是炒賣者造謠所致。除食鹽外,去年寒流持續,影響蒜頭收成,令到蒜頭批發價由每斤兩毫(人民幣,下同),升到每斤五元,不少人更因此致富,有山東投資者賺了三千六百萬元。不過,去年內地重錘打擊市場炒賣食材後,蒜價大跌,九成以上的炒賣者虧本。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導師李兆波則勸喻,港人勿跟風亂炒。他稱,因內地人富起來,但樓市未明朗下,又缺乏其他投資產品,「有錢無碇使」,所以就炒賣食材,而炒得起又與資訊未流通有關,內地人未能獲得正確消息,跟風盲炒,但當各人都炒賣某種農產品下,會脫離原有價格,後來的炒賣者一窩蜂將食材推出市場時會超賣,必定炒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