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情:小氣候:煲呔曾種人禍 周一鑊亂補鑊
被煲呔曾視為挽救香港人口老化救世軍的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可謂「一刻天堂、一刻地獄」。由煲呔曾六年前親手大開方便之門,愈多愈好,到今日變限制手段百出,務求減少內地孕婦湧港產子,這個一百八十度轉變的新思維背後,真是回應公院婦產科醫護人員工作瀕臨爆煲的訴求咁簡單?假如特區政府如此重視施政失誤引起的種種不滿,還會弄致民怨沸騰的田地?
內地孕婦來港產子並不是新生事物。煲呔曾○五年上任之後,一念之差,認為毋須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制訂甚麼應對措施,反而有助改善香港出生率偏低、人口漸趨老化的危機。內地孕婦由當年利用開放港澳個人遊入境產子,到今日持多程往返簽證來港預約產期、檢查到分娩,導致公私院人滿之患,排擠本地孕婦的產科床位,公院婦產科醫護人員做到氣咳,私院卻在奉行煲呔曾全力發展醫療產業的夢想。
一個問題,卻出現利益互相矛盾的持份者,特區政府突然由原本助長內地孕婦來港產子變為落閘放狗,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鑊以公院婦產科醫護不滿作切入點,先是宣布控制全港婦產科服務名額每年八萬八千個,日前再以本港醫療系統須優先照顧本地孕婦及嬰兒為理由,特區政府將推出七項措施應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
這七招管用嗎?單是如何安排內地孕婦接受檢查後才能到港分娩,以及由衞生署代私院向內地孕婦統一發出來港預約產子證明書,已是講就無敵,做就無力。
以最新數字推算,未來內地孕婦來港產子數目每年約近五萬名,如何安排這批生產大軍有序接受產前檢查之後,才放行入境,並取得預約產科床位呢?如果在入境時接受檢查,各個海、陸、空入境管制站均須派駐產科醫生把關。每日工作量將十分驚人,還有相關的婦產科檢查設備,由醫護人員到硬件,勢難應付裕如。
假如有關措施容許內地孕婦入境後才接受產前檢查,將會衍生道德風險,一些經檢查確定為高危類別的內地孕婦,有可能冒險非法留港,到臨盆一刻才到公院求醫。情況一如日前醫管局《風險通報》披露的個案,一名懷有三胞胎的內地孕婦拒絕留院觀察,終於賠上自己的性命。周一鑊提出的甄選內地孕婦措施,可以說在間接收買人命,也讓公院婦產科醫護人員冒上更大的醫療失誤風險。
特區政府突然向內地孕婦關門,只是及時減緩蜂擁而至的勢頭。事實上,過去五年對內地孕婦來者不拒的做法,已對本港長遠的教育、社會福利和醫療規劃產生無法估計的影響,再不嚴限,未來爆煲的將是本港的公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