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署與土木工程拓展署於六月就洪水橋新發展區,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最後第三階段社區參與諮詢。在剔除青山公路以南部分後,總發展面積雖然縮小至714公頃,但新發展區仍能提供60,100個住宅單位,容納約215,000人口。
除了住宅、政府、社區及公用設施、鄉村發展等一般用地,比較特別是107公頃土地將用作商業及特殊工業,商業可發展約200萬平方米商用樓面(包括寫字樓、零售、酒店),特殊工業包括物流、港口後勤、儲物及工場、企業及科技園。休憩方面,有市鎮公園、單車徑、生態徑等。
帶動就業機會
筆者覺得發展方案設計相當全面,即使收地發展,面對原區重置要求應可應付,而發展區落成後,能帶來約15萬個就業機會,加上以區域經濟,物流、企業和科技區等工作定位,亦配合該區需要。
洪水橋新發展區現有區域交通網包括青山公路、元朗公路及港深西部公路,可連接琛圳蛇口,直達前海。將來西鐵會加設洪水橋站,港珠澳大橋在赤鱲角口岸亦有新道路連接屯門。有此地利,洪水橋不單可發展成區域經濟區,亦可帶動新界西部整體經濟。
現時洪水橋發展大綱在各方面設計都理想,但發展一個區域需時很長,預計於二○三七年才完成。
筆者認為各類用地不能規劃得過於刻板,因現今世界科技、經濟等模式的改變,往往較土地發展快,現時訂立的理想模式,數年間或會不合時宜,所以用地應保留些彈性,以靈活調配,又或者留一些新土地作土地儲備,以配合需求的改變,讓新市鎮能與時並進地發展。
RICS香港理事會外事務及公共關注理事會理事 關樂平

租/售 | 租 售 |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