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惠成本下降及市場需求回升,信義玻璃具炒復甦憧憬。(資料圖片)
中國減息碰上香港樓市加辣,結果兩者均影響輕微,內銀和保險股僅微升,券商股更倒跌,地產股亦個別發展。港股在好淡爭持下,恒指收市仍升64點,國指則升27點,大市成交雖增至接近800億元,但在重大消息拉鋸之下也不算多。昨日股市反應令好友和淡友齊齊失望,全日波幅在開市半小時已盡現,港股未破25,000點,仍是反覆上落局面。

太陽日誌
人行減息的影響力竟然還不及「柴靜效應」,所謂邊際效用遞減正發揮作用,當大家對減息和降準已感麻木的時候,將會由希望變成失望。當然,內地減息影響各行各業,負債高者最直接受惠,但連中建材(03323)亦僅升兩仙,可見話咁快習以為常。
至於內銀股受惠減息,只是觀點與角度問題,惟今次只有少數銀行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可減低淨息差收窄影響;內銀即將公布業績,去年盈利增長僅得低單位數字,而資產風險肯定將受關注,減息看似有利資產質素卻非必然。不過,有樣立竿見影的是人民幣匯價跌至28個月低位,走資潮有機會造成得不償失。
環保股乘勢向上
有人認為中國連番出手顯示經濟實在很差,但剛公布的兩個PMI亦令人跌眼鏡,官方PMI升至49.9,而滙豐中國二月PMI終值更升至50.7,惟匆忙減息也可解讀為防範通縮,且看二月CPI是否持續低迷。兩會另一焦點是GDP目標若干,多於7或少於7,可反映阿爺想手鬆或手緊。
前文所提的「柴靜效應」,是指央視前主播柴靜製作的大型環保紀錄片,引起市場很大回響,內地環保A股多隻漲停,香港上市的環保股亦乘勢上升,料不到民間力量遠勝官方國策。事有湊巧,發改委日前宣布調低天然氣門價,使一眾燃氣股擺脫弱勢。本來,中國大力提倡使用天然氣作為潔淨能源,一方面卻提高氣價做法極不合理,且由於國際油價和氣價已大幅下跌,使內地氣價反而遠高於國際,現在只不過是撥亂反正。
信義兩股剛公布全年業績,結果預言「將走出谷底」的信玻,升幅遠為理想,這亦是「皮球反彈原理」。不過,管理層透露,信能較信玻受惠氣價下跌的程度更大。信玻的廣東廠房本來已跟隨國際氣價,其餘三分之二產能須就合約再行商議;至於信能則由於主要是新增產能,將直接得益於「新價」。
信玻今年看好復甦的理由,是行業產能將呈負增長,而房地產存量在建面積則增加,供需關係出現扭轉。至於信能今年的賣點更多,成本下跌加上新增產能達致的規模效應,光伏玻璃可進一步增長,但更大的貢獻可能來自電站投入營運,除有電費收入之外,EPC的建造收入可以入帳,而集團亦有意將部分電站出售,產生特殊收益。
信玻一四年市盈率為13倍,假設今年復甦,市盈率料降至單位數字。而信能一四年市盈率為28倍,假設今年盈利再增1倍,市盈率則為14倍,所以兩者昨股價表現純粹是估值差異。近來的業績期須作為考慮因素,跌得太殘的股份,就算業績不佳亦可能獲得重估的機會。
史提芬

租/售 | 租 售 |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