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保牛市撐經濟的「底牌」昭然若揭,料未來中資股仍有運行。(資料圖片)
內地A股市場上周玩過山車,滬綜指單日急挫7.7%,震驚全球,但當晚中證監急忙出來澄清安撫人心,兩日後人行又在相隔近一年後首次進行逆回購,放水穩經濟之意甚明。中央要保「牛市」撐經濟的「底牌」可謂昭然若揭,難怪A股可迅即呈「V」型反彈收復失地,恒指更破位而上。

主要目標股份一覽
市況風高浪急,亦危亦機,最重要是應對「慢牛」的「新常態」,選股懂得避重就輕,逢高減持高估值的重磅股,如券商股,轉投其他落後的國策股,如醫藥、內房及其他經濟周期性股份,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內地A股自去年七月起步至今,期間滬綜指累升幅度最多達67%,但去年第三、四季,中國GDP增長同為7.3%,中國製造業PMI顯示行業仍未見明顯復甦,可見股市狂飆缺乏基本因素支持,只是市場流動性充裕、券商的融資融券規模翻番如火上加油,故升幅主要側重中資金融股。
券商股未宜高追
缸中人大概早有心理準備,市況隨時來個大調整,只是沒想到逾7%調整幅度單日便完成。沒有把握機會撈貨者,自然「揼心」,但A股市況經得起考驗,意味未來中資股仍然有運行,都未嘗不是好消息。
事實上,去年七月底開始,內地券商的融資融券規模由四千億元增至一萬億元人民幣,銀行及信託均提供槓桿融資。中證監同人行出招,目的是為股市降溫,而非要打沉股市,畢竟搞活股市已成為金融改革的重頭戲,無道理搬石頭砸自己腳!
雖然目前A股券商股估值動輒市帳率兩至三倍,但相信首季公布的去年度業績亮眼,故見上周急跌引來資金積極撈貨。
投資者要有心理準備,券商股將繼續在高位大幅波動,若持倉有平貨,繼續坐貨亦無不可,但手上未有貨者則不建議高追,特別是融資融券業務被監管當局高度關注、年內滬港通推做空機制等,都可能意味A股難以再複製過去數月的瘋狂升幅。即使長線看好,建議靜候5至10%調整幅度出現,再分注收集。
不過,炒家資金終須要找尋出路。假設A股升勢明顯轉緩,甚而呈上落市,炒作資金頗大機會將目光轉移至估值偏低的H股。
H股發力料續上
翻查資料,恒生AH股溢價指數由去年七月下旬低位88點,回升至本月中旬高位134點。從內地市場流動性充裕可推斷,A股由「狂牛」過渡「慢牛」,意味股災式喪跌可排除,然則AH差價可能靠H股發力來收窄。
先後有多家投資銀行均維持看好A股表現,其中美銀及摩通預期,人行降準之日不遠,另年內將有不只一次減息行動。
另一個值得押注的板塊,乃已調整兩季的醫藥股。今年是內地醫改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為應對人口老化及人均收入上升,對高質素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今年醫改重頭戲,包括加大開放醫療服務業,讓民資參與,並鼓勵藥廠加強研發高增值藥品,從事醫療服務以及研發藥物的企業可望受惠。
至於獲中國人壽集團入股成為單一最大股東的康健國際(03886),泊得國企大碼頭,既有財力拓展業務,亦得以共享國壽集團的資源,未來在拓展內地醫藥市場商機上無疑事半功倍,可密切留意業務發展動向。
錢修

租/售 | 租 售 | ![]() |
樓盤由squarefoot.com.hk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