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用師卷經鑑定後才是黃公望真迹。(互聯網圖片)
【本報訊】曾任台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的大陸鑑定家、書畫家傅申,近日出席浙江大學舉辦的講座時,指台北故宮裏的不少宋元時期國寶,其實假多真少,原因是以往大臣不識貨,將自家珍藏獻予皇帝,變相令這些皇帝收藏不少贗品。
乾隆錯判真迹
上海澎湃新聞網報道,傅申稱,台北故宮藏品均是歷代積累,有很多贗品,如皇帝生日時,部分大臣會獻上昂貴藏品,惟他們並非科班出身,真偽雜陳。他透露,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半截《富春山居圖》(另一截《剩山圖》現藏浙江博物館)曾出現兩個版本,分別為子明卷和無用師卷,兩卷大同小異,惟書法不一。當年乾隆皇帝認為子明卷為真,經鑑別後發現無用師卷才是黃公望真迹。
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副主任凌利中指,所有博物館的藏品均有真偽,因古代書畫早在唐宋便有贗品,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繁榮時贗品更多。浙江專家周永良稱,故宮裏的假與外面地攤的假並不一樣,不僅藝術水準很高,且仿畫年代也很早,該些假畫對現代來說是非常難得。大陸書畫鑑定家徐小虎稱,在大陸藝術史收藏裏留下的書畫絕大部分是贗品,但這些贗品具有非凡意義,因可從考證各贗品的時代而了解書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