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升讀小一,是不少家長的人生大事,為求令子女成功進身傳統名校,贏在起跑線,家長各出奇招。有調查發現,兩成家長為子女報讀六間或以上的小學,更有半數家長為子女報讀興趣班,增加升讀名牌小學的機會。興趣班是否進入傳統名校的捷徑,而名校又是否取得勝利人生的唯一出路?

顧問老師:
歐陽凱琳

Q:參加過多興趣班,對幼童有何影響?

A:雖然名為興趣班,但本港興趣班教授拼音、英語及心算為主,屬於學術課程。幼童過早學習深奧的學術課程,會感到吃力或沮喪,減低日後的學習興趣。有研究發現本港興趣班課程小學化,相比歐美地區小學一年班的英語課程,本港興趣班的英語課程更深奧,恐對未能掌握課程的孩童,構成壓力。

Q:家長報考多間小學是否與羊群心理有關?

A:很大程度上,本港家長為子女報考傳統名校與羊群心理有關。教育講求因材施教,同一類教學方法未必適合所有學童,但部分家長未有考慮子女真實需要,盲從名牌,跟隨其他家長報讀名校,以為進入著名校府就是對子女最好教育。

延伸思考:

1:相對其他地區,本港家長會否過於?重學前教育?

A:本港家長與大中華地區家長相似,普遍重視孩童的學前教育,內地亦有「早教」的概念,向未升讀小學的幼童教授學術知識。不過,相對於歐美地區,本港家長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則大大超前。歐美地區鮮有學前興趣班,德國更立法禁止教育機構向七歲以下幼童教授串字。

2:學業外,孩童需要發展何種技能?

A:學前幼童需要發展肌肉協調能力、與群體相處及對外界的好奇心,這些能力及技巧需要在戶外及玩耍中培養。倘若小朋友在學前階段只在興趣班學習,而興趣班的學習環境是預設的,無法提升學童探索與觀察能力,亦無法培養他們對大自然的好奇心,侷限他們發展其他的技能。

3:基層家庭或未能負擔興趣班,會否令孩童輸在起跑線?

A:基層家庭的孩童未有參加興趣班,並不會影響他們的學習。現時,不少小學校校長稱不會重視學生有否參加興趣班,反而重視學生的個人特質,能否與人正面互動。不過,學童踏入小學或中學後,現時教育制度講求較深的學術內容,學童參與補習班有利於成績,因此基層家庭的孩童踏入中小學時,或會被超前。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