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團體爭取廢除小學三年級的全港性系統評估(TSA),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日前舉行公聽會,多位家長講述TSA令學校過度操練學童;而教育局專責研究TSA操練及廢存問題的委員會亦將於下周四開會討論。TSA為何存在?學界的考試操練文化是否亮起警號?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TSA推行多年,為何至今才會引起家長反對?

A:TSA推行初期,學界尚未有極端情況出現,坊間多抱觀望態度。但近年「縮班殺校」個案不斷,而且這些個案和學校的TSA成績有密切關係,尤其缺乏資源的地區弱校,令學校逐漸重視TSA,增加操練,令學生苦不堪言,最終引起家長反彈。

Q:TSA應否予以保留?若廢除TSA,會否有類似測驗補上?

A:教育局有責任和義務去管理教育效能,問題是如何確保能有效評估。參考歐美國家的評估制度,多以抽樣方式進行,若以大型調查角度考慮,每次有一千名小學生參與已能作參考數據,亦不需要每年一次,TSA這種百分百參與度的考核,未必能有效反映情況。

延伸思考:

1.TSA的原本用意為何?現在有否變質?

A:TSA本用以分析各學校學生的學習成果,取代評估學生個人能力的學能測驗,改為以學校為單位,希望以「無壓考試」形式推行研究,評估學生在小三到小六期間學習增值多少。但現時評估成績變成一些學校「生死存亡」的考驗,甚至令本地初小課本內容向TSA考核題目傾斜,有學校為應考而縮減體育、視覺藝術等學科時間,令學生難以多元發展。

2.有家長發動下周罷課,小三學生有否足夠獨立思考能力,去決定會否參與?

A:法例假定未成年人士未有足夠判斷能力,所以才要有監護人保障他們的權益。家長有責任保障學童在合適的學校環境內學習,學校應該設立全校問卷,調查校內家長取向,決定學校立場再以加以協助學童。

3.有調查顯示近三成受訪小學生受焦慮困擾,當中學業成績是最大的壓力來源,學校應怎樣幫助學生?

A:在理想的教育環境,學校身為學生學習情況的首席觀察員,應尊重學生差異,因材施教,家長理應可以全盤信任學校的決策。不過,始終學校屬於政府體制之內,面對頻密教改,教師和管理人員已疲於奔命,往往只能配合政策。若要改變制度,目前要由家長凝聚聲音,由下而上地推動改革。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