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團體舉辦講座,關注有特殊需要兒童的發展及訓練,提醒家長要注意的事項。不少專家指自閉症、亞氏保加症等不易察覺,家長必須分外留意,而不少人亦愈來愈重視有關問題。究竟為何社會對兒童發展障礙愈加關注?學校提供額外支援又面對甚麼困難?

顧問老師:April Ip

Q:為何社會愈來愈關注兒童發展障礙?

A:由於醫療水平不斷提升,現今被診斷出的特殊症狀較以往多,令大眾關注度提升。而現代家長較以往知識水平高,更加重視兒童成長的健康狀況,亦更主動向醫生查詢,關注兒童精神上的健康發展,而這些資訊又會在家長間快速傳播,從而令社會對這些問題更加關注。

Q:本港學校在提供更多特殊兒童支援上有何困難?

A:因現時大部分老師的培訓中,未提供足夠針對特殊學生的訓練,因此在照顧他們所需時可能較不全面,甚至束手無策,或須自行摸索,影響教育成效。另外,不少學校在硬件上,都未能提供合適配套處理特殊學生所遇到的問題,而傳統課堂結構亦未必適合特殊學生,但要在課堂制度上作改變並不容易。

延伸思考﹕

Q:融合教育有何利弊?

A:融合教育有助借助較大多數的一般學生,將較少數須特殊協助學生融合,以提早適應日後踏入社會的生活。而他們亦可以與一般學生建立社交圈子,形成和主流一樣的社交網絡。但礙於配套不足,這些目標未必完全可達到,反而有機會衍生各種問題,例如令特殊學生受排斥或歧視,對他們成長造成不可估計的影響。

Q:政府可如何協助特殊兒童的家長?

A:不少家長都未必做好準備,應付具特殊需要的子女,因此政府可向家長推廣有關培訓,讓他們先接觸、學習如何管教子女。而醫護人員亦可提供相關意見,或向家長提供心理輔導,面對情況。而政府亦可向他們提供財政或醫療上的支援,減輕這些家長的壓力。學校則應加強與父母溝通,共同幫助特殊需要兒童。

Q:如何減少社會對弱勢社群的歧視?

A:歧視源於偏見,而偏見源於不理解。因此,要加強社會對不同弱勢社群的理解,才能減少歧視。不少人會對從未接觸過或不一樣的人或事感到驚訝,要接納弱勢社群,應透過加強社會配套,令弱勢社群融入社會之中。而政府亦可透過宣傳,如製作短片,電影等,散播包容及互相尊重的信息,令歧視減少。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