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機會不是屬於我的……」本港樓價高企,居屋成市民置業希望,昨日居屋「抽獎」,眾多落空者紛紛在社交平台「洗版」,發洩對置業夢碎的心情,希望政府繼續增加居屋供應量,助他們圓夢。近期,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逝世,他遺留的房屋政策亦再次被港人討論,到底政府應否資助市民置業呢?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香港可否效法新加坡,大批興建資助房屋?

A:新加坡逾八成人口居住在政府資助興建的自置房屋——組屋,政府供應房屋的數量遠比本港為高,但新加坡政府的房屋政策背後,依靠強勢政府、高稅率等各種客觀因素。基於實際環境差異,本港無法倣效新加坡。因為,港府較為弱勢,推行政策或提高稅率的阻力大。

Q:居屋綠表制度能否增加公屋單位流轉量?

A:居屋綠表及白表申請人數的差異證明,居屋對公屋住戶吸引力較低,未能有效增加公屋單位流轉量。新一代公屋與居屋的設計及環境幾乎沒有差異,住戶只需付低至千多元就可租住公屋,而購買居屋則每月需供款數千至萬多元,因此居屋對公屋住戶的吸引力不大,無法加快公屋流轉速度。政府應直接興建更多公屋,增加供應量,才能解決公屋短缺的問題。

延伸思考

1.居屋申請受市民歡迎,反映甚麼現象?

A:居屋受歡迎反映社會上房屋需求高,即使居屋的選址及環境欠理想,但市價七成的售價已吸引大批市民申請。另外,居屋超額認購,亦說明私人房屋市場價格過高,一般市民已難以負擔,於是將希望投放在居屋上。

2.提供公營房屋能否疏導民怨?

A:提供公營房屋可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減少市民對政府的不滿,一定程度上可紓緩民怨。不過,民眾的需求眾多,市民除因上樓無望而不滿外,現時本港就業環境狹窄,年輕人欠缺多元化出路,亦是引起社會怨氣的原因,公營房屋未能解決所有問題。

3.政府在房屋市場扮演甚麼角色?

A:房屋市場內,不論是私人或公營房屋,政府皆需擔當規劃的職責。現時樓價高企,與上屆政府減少土地供應量,令本港房屋供應出現斷層有關,可見房屋規劃的重要性。房屋並不可一朝一夕建成,由規劃至完工,需時五至十年,而房屋不是一般商品,是市民必需品,住屋成本高企或供應短缺將影響民生,因此政府必須對房屋市場有長遠規劃。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