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十月底,特區政府推出「雙辣招」印花稅,試圖壓抑樓價,惟效果不彰,卻因此在上一個財政年度,得到二百九十七億元的額外印花稅收,那並非「意外收穫」,實為不義之財。既然「辣招」不能解決房屋供求失衡的根本問題,那近三百億元的錢財,理應用作興建公屋、居屋,或發放租金津貼,減輕「無殼蝸牛」的痛苦,但政府最近卻反其道而行。

二月二十七日,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宣布,推出三項收緊住宅樓宇按揭措施,其中購買七百萬元或以下自住物業,銀行最高按揭成數由原本的七成,劃一降低至六成。換句話說,七百萬元單位的首期,由二百一十萬元,突增至二百八十萬元,將使不少短期內計劃置業成家立室的年輕人頓失預算,叫苦連天!

陳德霖解釋政策時,稱明白新措施會對部分用家及首次置業者有影響,但是金管局必須採取措施,以保障本港金融體系穩定。那是以紓解一旦樓市泡沫爆破、銀行體系的呆壞帳風險為先,卻對本地用家的短期負面影響袖手旁觀。二月二十八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大講風涼說話,稱此刻市民負擔不起便不應買樓。現在「上車」不成,只有「捱貴租」、改買蚊型單位或延緩婚事等抉擇,因此所帶來的痛苦,高薪厚祿的司長,又豈能體會?

確保每位公民及其家屬擁有適合居住的房屋,是為「居住正義」,乃政府基本責任。特區卻以不義之財盈溢庫房,決策行事先以金融財閥的利益為念,端的是以民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