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業為本港其中一個重要的經濟來源,每年吸引數以千萬人次訪港。惟近年本港吸引力下滑,加上被指缺乏巨型室內表演場地,難以帶動周邊旅遊業和消費。究竟香港旅遊前景面對甚麼問題?而本港旅遊景點不足,又是否令本港吸引力下跌的主因?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香港旅遊業面對甚麼難題?

A:現時本港旅遊業定位,主要針對內地的消費族群,他們訪港目的並不是遊覽名勝及參觀歷史,而是為在港購買較內地便宜的貨品。但這種優勢並非無可取替,一旦鄰近國家匯率下跌,或該批遊客消費力減少的話,本港隨時會失去有關優勢,令旅遊業受到打擊。

Q:香港演唱會如何推動旅遊業發展?

A:香港不時會舉行中外歌星的大型演唱會,除本地歌迷外,更會吸納一批追隨偶像訪港的旅客。若他們於演唱會前後留港消費,或入住本港酒店,便可帶動本港旅遊業收益,惟消費金額則視乎該區的配套設施多寡。以紅館為例,因位於旅遊區,交通方便,可吸引旅客繼續留港消費。

延伸思考

1.郵輪碼頭多次出現負面新聞,會否影響本港聲譽?

A:由於郵輪碼頭仍屬運作初期,較易出現混亂。但若有關問題未能盡快解決,從而變成為一種恆常問題,則會影響到本港的旅遊業聲譽。因此有關管理局,最重要是了解問題根源所在,並推出方案以填補有關漏洞,以免本港聲譽因而受損。

2.港人對中外旅客是否一視同仁?

A:港人對中外旅客未有一視同仁,內地旅客一般乘搭鐵路來港,較外國旅客更為「直接介入」市區,亦會增加本港居民與內地旅客接觸機會,因此兩者較易磨擦;至於歐洲或其他地區的訪港旅客,他們則會透過郵輪或飛機來港,加上他們會參觀歷史建築或文化背景,而並非主張購買日用品,因此港人不會因此而產生反感。

3.本港近年對旅客吸引力下跌,是否因硬件不足所致?

A:現時訪港旅客主要為消費族群,因此對於旅遊名勝未有太大的負擔。反而由於旅遊區的食肆及商場出現超負荷現象,更開始影響到港人本土生活質素。因此政府應針對旅客區域,或開發旅遊區,以應付旅客所增加的吞吐量。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