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梁振英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中,首次推與工時入息掛鈎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預計每年額外開支高達三十億元,加上種種惠及基層市民措施,令他們可即時受惠,卻引起中產人士的不滿。究竟施政報告是否過度傾向基層,漠視中產人士的需要?政府施政,應如何平衡兩者利益?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為何施政報告會偏向協助基層人士?

A:今年施政報告對於扶貧措施,來得更為具體,合資格人士最快明年便可申請有關津貼,可以即時解決金錢問題。對於政府今次對基層「開水喉」,主要由於基層人士近年的強烈訴求,以及立法會議員向政府施壓。對於基層人士,新推出的津貼可即時紓緩生活壓力。

Q:政府推出相關扶貧政策,對於基層是否百利無一害?

A:政府推出的津貼方式,只可短期協助基層市民,未能帶領他們脫離基層,或會令「跨代貧窮」問題加劇。事實上,政府應該考慮更長遠的協助,如增加社會的流動空間,以達致改善他們生計為原則,甚至成為中產的一分子。

Q:施政報告未有明顯着墨協助中產人士,會否產生負面影響?

A:中產人士為本港主要的納稅人,當中涉及薪俸稅及利得稅。由於他們只有付出,卻較難享用政府福利或資助,因此會覺得政府的做法不公。此外,由於近年政府偏向協助基層人士,令本身較政治冷感的中產一族,亦開始投入遊行向政府發聲,或會產生更多社會矛盾。

延伸思考

1.市民的聲音如何影響政府的施政方針?

A:施政報告應以市民考慮優先,政府需聆聽各界不同的聲音,以制定下一個年度的施政方向。若政府漠視市民的聲音,有機會令市民怨氣增加,造成社會不穩的情況。即使市民的訴求,未能即時提供協助,亦應該以多方面考慮,加以改善。

2.政府該如何平衡中產與基層利益?

A:由於不同階層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政府需要平衡兩者的利益。以中產為例,他們一般擁有知識,對於政府派錢的做法,沒有太大認同,只求政府推出長遠發展,帶動社會進步。相反,基層人士則針對生活問題,希望得到更多資助或津貼,政府有必要在當中取得平衡。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