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以「長幼共融」概念推出新樓盤「樂融軒」,這個全港首個混合式住宅,樓上超過二百個出售住宅單位,樓下是六十個出租的長者屋,政府為鼓勵新一代與長者同住,承諾租用低層長者單位的買家,可優先購買上層單位,如此就可做到長幼共融?

歐陽凱琳

Q:推出「樂融軒」,如何平衡市民置業和長者安居需要?

A:「樂融軒」平衡市民置業和長者安居的實際作用不大。該樓盤的出售單位有二百多個,但長者租用單位只有六十個,由此比例可見房協的態度傾向銷售單位,鼓勵子女與父母同住應是宣傳作用居多。不論對於與父母同住或不是與父母同住的家庭,因樓盤以私人住宅的價格出售,「樂融軒」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大。

Q:獨居長者問題是誰的責任?

A:「養兒防老」為華人社會的傳統思想,而西方社會相對注重長者福利,因為其社會以核心家庭的結構生活,年老父母並沒有期望子女會照顧自己,比較依賴政府。現在香港的新一代,傾向以核心家庭為單位,但社會卻仍期望他們會照顧其年老家人,而政府政策又不配合此落差,形成獨居長者問題。

延伸思考

1.市民不便養老,是否因為香港樓宇面積少導致?

A ﹕香港的樓宇面積少並非子女不願養老主因。在六、七十年代,香港家庭以分租方式同住一單位,就算地方不足,仍選擇幾代同堂一起居住。反觀現時社會,香港人的家庭觀念及結構有所改變,他們傾向以核心家庭為單位,很少與老人同住。時下年輕人的觀念是結婚後要置業,搬離家人,自組家庭,令獨居長者的數目漸多。

2.長者獨居會帶來甚麼問題?

A: 獨居的長者長期缺乏家人支援,健康及情緒都被忽視。若子女不願意照顧其年老家人,社會變相要承擔此責任,直接增加公共開支。平安鐘及長者屋便是老人的公共開支的例子。假若子女願意與長者同住,便可攤分照顧老人的開支,減少對老人資源的負擔。

3.房協興建「樂融軒」的目的是甚麼?

A: 「樂融軒」分租、買的混合式住宅並非房協樓盤的一貫做法。「樂融軒」的推出,是為了方便子女方照顧年老父母,可是其單位以市價出售,又沒房屋優惠,變相未能吸引買家和租客。房協近年的重建項目被人批評是為賺錢而非為人謀幅利。因此,興建「樂融軒」是種「象徵性質」,以挽回房協的形象。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