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之聲:反拉布的藉口

財政預算拉布戰下星期三揭幕,這次與上一回截然不同。去年主流泛民即使不直接參與,總算若即若離地「協助」,令建制派動彈不得,以免流會。這一回拉布戰,主流泛民與建制派同氣連枝,商議如何分工出席會議,以防流會,形成四位拉布議員力抗六十多位議員的局面。

之所以如此,大概是主流泛民計算過後,怕被政府與建制派抹黑、怕失民心選票,於是貫徹看民調風聲再作政治判斷的態度,少冒風險,也免於費力論述解說;而且即使泛民參與,拉布戰贏了,又會給人民力量和社民連領功,於是有千百種理由在拉布上挑骨頭。

近期較經典的說法,可謂「拉布疲累症」,指市民厭倦拉布,未必支持。但相信人們記憶猶新,真正首次拉布是上年度拉倒五司十四局和網絡二十三條,新一屆立法會未曾拉布,即使連上次計起,也不過是第二次,所謂「無三不成幾」,何來疲累厭倦呢?人民力量的參選政綱已強調在必要時「拉布抗惡法」,經歷上次拉布,市民已從陌生、誤解、明白到逐漸支持,更知過往一些抹黑拉布的說法如何荒謬。

事有湊巧,這次拉布戰依然受到不少抹黑,若僅出自政府與建制派口中倒也正常,現在連部分泛民成員也指拉布會令政府無錢發放綜援,影響福利民生,則太過叫人失望。他們當然清晰知道政府大可再次申請「臨時撥款」,繼續支持政府部門開支,當中已包括社福開支,拉布期間又何來影響福利民生?退一萬步,主流泛民可不參與拉布,卻連最初認為有需要的預算案修訂也撤回,以示劃清界線,又有何道理可言?臨時撤回等於放棄議員天職,只為免於政治風險,連合理原則也不守。

也有議員不反對亦不支持拉布,如常提出修正案,理由是認為拉布不能亂用,應在《基本法》二十三條重臨或政改等議題時才用。其實,即使二十三條重臨,還是要選擇如財政預算案審議時拉布,因為這才能阻攔政府重要議案,構成施壓效果。換上二十三條議案,曾鈺成輕輕一剪便完了。若然是政改方案,泛民三分一否決票才是關鍵,又何須拉布呢?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