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限內地客入境謎題

  • 隨着農曆新年假期過去,一度平靜下來的奶粉荒、水貨活動與內地自由行旅客蜂擁來港等現象,會否一一捲土重來,相信很快揭盅。連日來,一個內地旅行團在港瞓旅遊巴的遭遇,成為傳媒報道焦點,不管事件純屬「貨不對辦」抑或住宿供不應求問題,已讓社會要求檢討香港接待旅客配套能力的聲音更響亮,看來收緊內地香港自由行名額只是時間問題。

    近日對內地旅客入境名額設限的要求,分別針對每日入境數目、停止對更多內地城市開放香港自由行,以及收緊與香港接壤的粵深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改為每日最多一簽兩行等;除了種種設限之外,尚有乘勢向中央要政策,直接賦予香港特區設定內地旅客入境人數自主權,可以視乎情況封頂每日接待數目等。

    政圈中人認為,限制內地旅客來港自由行的議題,檢討過程必須分清主次,而且有一定敏感性,例如叫停開放更多內地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香港特區的理由是接待能力無法負荷,但在內地人眼中,隨時興起香港嫌貧愛富,把內地旅客分等的不良觀感,間接激化中港矛盾。事實上,近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政策,早已由一線城市擴展至二線城市,香港旅遊業和零售業界也指出,來自內地二線城市的自由行旅客,在港平均消費力不及一線城市旅客,幸好以量取勝,一旦香港特區成功爭取入境數目設限權力,內地旅客來少了,後遺症遲早反映到住宿接待及零售層面,限客政策討好了民情,也同時觸動了既得利益的持份者。

    表面上,整體限制內地旅客每日入境人數,可望減輕旅遊配套超負荷問題,但內地旅客來自不同省市,一刀切可能導致內地較偏遠地區旅客枯候來港旅遊名額,索性不來,相比之下,粵深居民以一簽多行方式入境,大多數不留港過夜,當中部分人更從事水貨活動,如果香港以不分區方式限制內地旅客入境數目,可能把大量留港日數較長、消費較多的內地旅客拒諸門外,直接削弱旅遊收益;問題是只向粵深居民設限,又可能不利睦鄰關係。再者,要靈活分配配額,做到遠多近少,並非香港特區說了算,還涉及內地出入境部門是否配合協調的問題,並非說做就做。

    政圈中人說,香港民情充斥對內地旅客過多的負面反應,鄰埠澳門每日也接待大量內地自由行旅客,卻未見民情如香港般強烈反彈。○三年內地開放自由行,是港澳同步開始,假如香港設限,假如澳門被迫跟隨,影響當地的內地旅客客源,損害旅遊收益,危及港澳兩個特區的傳統友好關係,到時又是否需要港澳分家呢?香港特區有意限制內地旅客人數,猶如向阿爺出了條謎題。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風信子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