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垃圾種毒菜見光死
廣州市番禺區金山村一帶,有菜農被揭發以廢棄藥樽、藥物及霉爛電池作種菜肥料,令人擔心蔬菜殘留重金屬,市民進食後影響健康。由於番禺亦是本港蔬菜供應地,事件引起中港關注。廣州市農業局及番禺區農業局已抽取有關蔬菜及土壤樣本作檢驗,最快於明天有檢驗結果,並已暫停有關菜場供應蔬菜。
內地網民姜喜成日前爆料,指收到廣州市番禺區菜農消息,該處不少菜田使用垃圾作肥料,「垃圾肥」物料包括各種未分類垃圾,如廢棄電池、舊藥樽、塑膠廢物、碎玻璃及藥物等。當地菜農更向本報記者指,「垃圾肥」蔬菜有機會流入本港。
爆料人遭菜農謾罵圍堵
事件經報道後,廣州市農業局日前已聯同番禺區農業局,成立聯合工作組往金山村展開調查。發現該村山崗坡上約一百畝菜地,使用未經分類及發酵分解的垃圾作肥料。調查人員已抽取樣本檢驗,預計明天有檢測結果。當局已暫停該地蔬菜上市,若檢驗結果不符合有關規定,將按指定程序處理。同時又禁止菜農使用未經無害化處理及不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垃圾作肥料,並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全市各區調查垃圾來源。
姜喜成昨在網上表示,相關村委會已貼出通告指蔬菜被禁止上市,他更透露當地爆料人遭到菜農謾罵及圍堵。記者昨日往金山村視察,發現菜田的衞生情況惡劣,而金山村菜市場受毒菜事件影響下,生意十分冷清。而番禺區內唯一一個垃圾堆填區的垃圾堆積如山,臭氣熏天;當地居民透露,菜田的垃圾肥料來自順德,並非該垃圾堆填區。
此外,本報亦接獲讀者爆料,指食環署雖然每晚派人抽驗經文錦渡入口的內地蔬菜及其他食品,但過程馬虎,只會檢驗表面食物。至於貨櫃內裏或下層的食物,因怕麻煩及浪費時間所以沒有檢驗,讓有問題食品輕易流入本港。
食環署發言人稱,食安中心會向內地當局了解事件。而恒常食物監察計劃以風險為本,為從進口、批發及零售層面抽取食物作化學及微生物測試,確保食物符合本港法例規定和適宜供人食用。
漁農自然護理署發言人表示,本港蔬菜統營處入口的蔬菜大多來自河南、昆明及山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