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太陽虹

    普羅之聲:老有所養?

  • 上星期我的大埔地區辦事處開幕,為了問候區內長者,有善長贊助蝦子麵和藥油送給他們,聊表心意。當天雖然下着微雨,仍然有過百長者登記輪候,禮品很快派完。從這件小事中,我看到香港長者的生活問題,他們未必貧困得衣食不繼,但因缺乏社會保障,難免養成「慳得就慳」的習慣。

    梁振英參選時聲稱要解決長者生活問題,增加生果金至二千二百元,但當選後才說原來這特惠生果金設有十八萬六千元限額的資產審查,令很多長者一場歡喜。香港坐擁千億儲備,長者卻老無所依,拾荒長者隨街可見,特區政府情何以堪?

    這個政府對任何政策都寸步不讓。今個星期財委會原審議長者醫療券撥款,提請將款額增至一千元,並於二○一三年初即生效。政府卻將審議長者醫療券項目放於「長生津」之後,以造成塞車假象,醜化拉布議員的形象,令人誤會他們拖累有利長者的政策,從而增加拉布的壓力。

    若政府真心關懷長者,何不先審議爭議性不大的長者醫療券?長毛已明言不會阻擋與民生有關的撥款。真正關心長者的,是反對「長生津」有資產審查的議員。長毛拉布,並不是要阻礙可受惠的長者,正由於我們關心長者,才用盡一切議會內的方法,使所有七十歲以上的長者皆可得到二千二百元津貼。

    最近,油尖旺區區議員黃建新向食環署施壓,要求政府各部門聯合採取行動,取締拾取紙皮的老人家。長者檢拾廢紙自食其力,並賴以維生,黃不但沒有提出任何建議幫助他們,反而趕盡殺絕。選舉時,我每日早上七時都會到東鐵沿線各站宣傳,那些頭髮花白的公公婆婆就在車站出口向途人回收報紙,每日只得十數元,為的可能只是一份早餐。

    沒有這班長者辛勞付出,香港不會有今日的繁榮。大半生已過,長者仍在幹着粗活,大家於心何忍?我們希望政府正視長者福利問題,不要以小恩小惠哄騙市民,除了免除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審查,並盡快推行全民退休保障,做到「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的公義社會。

    陳志全 立法會議員
    感謝您瀏覽東網。請按入詳細閱讀本網站所載之使用條款及細則私隱政策聲明,並須確定您同意接受有關條款及聲明的約束才可繼續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