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適度有為 公僕膨脹
特區政府與立法會議員就長者生活津貼撥款申請展開拉布戰,議員要求即使撥款延後通過,也希望政府把追溯期維持在今年十月一日,卻遭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一口拒絕,他聲言有關安排除涉及財政紀律的原則問題,也要顧及實際的工作安排,特區政府須在財委會批出撥款之後,才可以展開發放長津的行政程序,包括外判工作,讓首批長者趕及明年三月開始領取津貼。
曾經有要求取消資產申報的議員指出,特區政府與其耗用大筆行政費用審核合資格長者的資產申報資料,倒不如取消申報,直接減省行政開支,抵銷部分因此而增加的公帑。究竟特區政府落實CY梁振英上任以來首項大手筆施政舉措,要花費多少人力呢?據勞福局向財委會人事編制小組提交的開位文件,社會福利署為應付長津計劃帶來的額外工作量,需要增加九十名非首長級人員,每年涉及薪酬開支達二千三百多萬元。
問題是長津撥款申請面臨拉布,財委會一日不通過撥款,計劃始終存在變數,社署人員編制增加九十人絕非小數目,一旦開位請人之後,長津撥款仍遙遙無期,如何讓這九十名員工有事可做,不致淪為冗員,難免要周章一番,搞不好還會被審計署盯上,被狠批沒有做好衡工量值,浪費公帑。
長津計劃帶動社署擴大編制,並非孤立現象,好幾個涉及CY施政主打議題的政策局和部門,近日提出增聘首長級官員人手的要求,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中央政策組、房屋署,以及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為應付扶貧等工作而成立的政策及項目統籌處,預計未來各部門的開位申請將會陸續有來。其實,CY早已在政綱列明擴大公務員編制,希望適度增加人手,應付各部門與日俱增的工作量,現在付諸實行,也算是兌現競選承諾。
如果CY建議的五司十四局政府總部架構重組方案能夠通過上屆立法會的關卡,相信增聘的公務員人手必定更多,起碼多了兩個政策局,政務官隊伍又增加了兩個D8的常秘位,上游帶動下游,相關的副秘、首秘等首長級職位也將水漲船高。
猶憶CY當日競選期間,對手經常攻擊的弱點之一,就是不熟悉公務員隊伍,當選之後推動施政,會與公務員隊伍有一段磨合期。誰會料到,新政多多的CY,雖然擱置架構重組方案,但在「適度有為」的施政綱領指導之下,仍然「適度」增加公務員人手,讓公僕隊伍成為新政的得益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