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萬聖節靠包裝成功

顧問老師:Johnny Chow

各大商家連日廣告攻勢,齊齊力谷哈囉喂,吸引年輕人扮鬼扮馬花錢走進鬼屋,嚇餐飽當慶祝,相比早前中國的盂蘭節,節日氣氛差天共地。為何中西鬼節大不同?當中有何「古怪」,可令外來鬼節「猛」過中國鬼節?

Q:西方節日萬聖節為何能在本港落地生根?

A:全球化下,資訊流動,各地文化互相影響,因香港曾為英國殖民地,對西方文化接受程度較內地高,加上在商業機構將萬聖節包裝成狂歡日子下,吸引年輕一代響應,令萬聖節在港成為主流節日。

Q:盂蘭節及萬聖節同為鬼節,試比較兩者響應人數及特質,並分析當中現象。

A:在香港,響應萬聖節的人數遠比盂蘭節多,參加的亦多為活躍的年輕人,且網上討論熱烈,反映年輕人對外來和新資訊接受力強,受全球化影響較大,並透過網絡等媒體,掀起熱潮。

延伸思考

1.部分節日為法定假期,但為何鬼節不是?社會以甚麼標準去制訂法定假期?

A:現時社會主要以節日普及度、宗教、歷史文化意義,以及市民會否因日常工作而未能參與節日活動決定。孟蘭節及萬聖節活動主要集中於晚上,普及性亦不及農曆新年等節日,因而未有列為法定假期。

2.於慶祝節日的文化/目的/意義上,中國及西方有何不同?

A:西方節日多涉及宗教,如聖誕節及復活節等,而中國節慶較多元化,重歷史,例如端午節及清明節等。相比西方節日傳統上都是到教堂敬拜,中國的節日活動亦較多變化。

3.商業機構對節日傳承有何影響?

A:年輕人的參與對節日傳承具關鍵作用,而商業機構看準年輕人高消費特性,將節日包裝推廣,促銷商品服務間,節日便能一直傳承下去。不過,過於重消費,可能令節日失去原意或變質。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方互動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