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攻略:怒火升級,公民抗命!

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主任李彭廣

新界原居民為了住屋問題,日前於鄉議局外抗議,焚燒寫有官員名字的紙紮公仔,發行集會的人士更表明,不排除以公民抗命行為抗爭。所謂公民抗命,就是以非暴力方式,作出違反法律的行為,以引起公眾及當權者的關注及討論。若這批村民跳出鄉村,走上街頭,以較激烈的公民抗命方式表達意見,對本港有何影響?

Q:公民抗命要取得成功,需要甚麼條件?

A:公民抗命者必須從社會整體利益出發而非私人利益,他們所爭取的議題亦須具合理性,並得到一定數量社會人士支持。另外,發起公民抗命的領袖須具相當號召力,吸引群眾支持行動;而社會的矛盾愈劇烈,亦會增加公民抗命成功的機會。

Q:本港有示威自由,為何會有人以公民抗命方式,表達對政府政策不滿?

A:在一個公民社會中,市民多會先以合乎憲制方法,如和平的遊行集會表達訴求。但當這些表達渠道被阻塞,或得不到當權者正視,市民惟有把行動升級,採用憲制以外的抗爭方法,以表達意見或對政策的不滿,藉此改變有關政策。

Q:中國人服從權威,是否代表以公民抗命表達意見,並不適用於華人社會?

A:儒家思想對中國人有重要影響,因此中國人普遍較重視君臣、父子等倫理關係,對權威亦有較大服從性。但當社會或群眾利益與服從權威的思想矛盾,人就會衡量何者價值較為重要。因此,當社會或眾人利益受嚴重損害,中國人亦有可能以公民抗命方式表達不滿。

延伸思考

1.公民抗命若未能取得成功,會演變成甚麼行動?

A:當權者無視公民抗命者的訴求,他們就有可能加重壓力,以更激烈的方式,尋求當權者正視。但抗命者採取的行動,亦不能過份激進,必須恰如其分,以繼續得到主流民意支持。

2.作出公民抗命,可能出現甚麼結果?

A:若公民抗命所爭取的議題,得到一定數量市民支持,就能產生政治壓力,迫使政府或當權者作出相應改變,修改政策;但若議題得不到市民共鳴,政府則有可能冷待相關議題,往後都不會再作處理或修改。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