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授首奪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本報訊】香港大學晨興基金教授楊丹近二十年來醉心研發有機藥物,成功將有「斷腸草」之稱的中藥雷公藤毒性及活性分子分解,採其具療效的分子在未來製出副作用較少的治癌藥物。多年努力,除為癌症病人帶來喜訊,亦為楊丹贏得今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的榮譽,並成為首位奪獎的本港學者。楊昨在北京接受獎項,她認為研究再苦亦不及尋找資金困難,認為港府支持不足令開發中藥工作面對困難。
楊丹昨日出席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的第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禮,與其他九名得獎者分享榮譽。這位年屆四十五歲、剛滿該獎項年齡上限的「高齡」得主除對獲獎感開心外,更認為是「多年工作終獲社會肯定」。祖籍四川的楊丹自九三年由美國來港任職港大,從西藥的研究獲得啟發,開始鑽研中藥藥性。
嘆港府支援不足
雷公藤長期因毒性強未有被廣泛使用,楊丹自九三年嘗試將雷公藤的活性分子和毒性分開,測試了至少一百五十多種合成方法、花去一千五百萬元,至○九年取得突破,找出去除毒性的方法,她形容該項發現「如掘到一塊金子」,料經十年臨床試驗便能製出性質溫和的治癌藥物,讓病人免卻脫髮及嘔吐等副作用之苦。
研究的路是漫長崎嶇,但對楊丹來說,籌集研究經費才是難題,她認為本港具有良好研究條件,無奈港府不支持,「港府投入太少,如果有更多資源,本港很適合成為中藥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