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09月23日(四)
總數動用逾四百億公帑辦一場亞運面子工程,要說不會觸動市民神經,恐怕沒有人信,如何減少這個數字的「驚嚇」程度,正是諮詢文件表達手法的首要考量。申亞專責小組組長陳育德聲言,由於時間緊迫,暫時未能提供詳盡的財務報表。
較早前本欄已指出,申亞諮詢文件必定把公帑承擔額分成多條數計算,把部分開支列入多個財政年度入帳,變作經常性開支做靚盤數,避免掟出一個天文數字嚇怕市民,日前發表的諮詢文件果然沿着這條舊路前進,而且設下重重陷阱,以塑造給我辦亞運,給你華麗體育設施的「美麗新世界」。民政局昨日更出稿「澄清」,亞運的資本開支少於一百四十五億元,興建啓德多用途體育館等的三百零一億元費用,供作社會長遠發展,不應計入亞運開支。
據專責小組估算,主辦二○二三年亞運會的運作經費介乎三十二至四十億元、另須投入約一百零五億元提升現有場地,動用約三百多億元興建包括主場館在內的體育設施,還有尚未決定以何種方式興建的三千個單位選手村。
拆開上述約四百億元的總經費,一旦申亞成功,非經常開支約為一百四十五億元之譜,假如民意不支持申亞,這筆經費分文不用。問題來了,三百億元投放於興建體育設施的年度經常性支出,會否因為不申辦亞運,甚或申亞失敗而凍結呢?諮詢文件的表達手法,等於以數以百億元計的體育設施利誘民意支持申亞,讓市民不自覺墮入預設的陷阱。
本欄可預言,假如民意不支持申亞,又或是申亞以失敗告終,民政局誓神劈願的三百億元興建體育設施經常性開支,肯定無限期凍結在丙級工程、長期等待提升的級別,政府沒有說不做,而是按照緩急次序拖得就拖。亞運辦不成,公帑自然要用得其所,投放在「最有需要」的地方。
至於在啟德新發展區興建選手村問題,若申亞成功,特區政府的如意算盤必是交由私人發展商興建,資金回籠補助亞運開支,模式一如早年給予鐵路公司上蓋物業發展權,以地產收益補貼鐵路建費。再者,到了二○二三年,香港的房屋問題理應解決,不存在「官商勾結」等的質疑。目前市民置業難的問題,煲呔曾下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應該會有「良方妙藥」徹底解決,無樓族等住排隊上樓喇,是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