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期如箭在弦 保護弱勢尚空

港交所開辦期指夜市,支持與反對意見拗上立法會,就「戰情」發展睇,拗還拗,三月開辦夜期已如箭在弦。儘管開辦夜期由提出時起,已是反對聲音不絕,但在最後關頭支持勢力冒起,夜期似已不可推倒。如果以投行大鱷、機構投資者等為強勢方;以中小券商、散戶投資者等為弱勢方,由爭拗不已到大局既定,夜期上場又一次顯示:證券市場走向,再一次偏向強勢方,近年每一步改革,都在擴大着市場強勢方的主導,收窄弱勢方的空間。夜期上場在即,但有關舉措之外,如何保護弱勢尚未有落實措施,反對抗爭的聲音亦未絕響。

開辦夜期最大理由,就是接軌國際。目前許多海外市場,都有相關業務,尤其本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近身競爭對手新加坡已開辦,很觸動港交所的神經。事實上,開辦夜期令投資者有機會捕捉夜間走勢,增加持倉過夜安全有其存在價值。當然,開辦夜期後,要炒期貨每天近乎可炒足十三個鐘,港交所可望做更多生意,又是推動夜期的強大動機。

港交所依據新加坡及日本的經驗,推測在五、六年之後,夜期交易量可高達日間的四成。生意誘因推動拓展毋庸置疑,但港交所作為市場管理者,對負有的監管責任不可或忘,當中有兩大元素:一是防範市場系統性風險,二是保護投資者,尤其是弱勢投資者。目前市場看不到,港交所為此提供的保障,甚至仍缺乏行動的決心。

夜期在接軌國際的同時,必然亦接軌了國際市場傳導的風險。夜期受影響的消息面大大擴闊,業界料其波動亦會較大,一開張就以百分之五的波幅設限,合理還是過大還有爭論,畢竟夜期無法藉現貨套戥,對可能的風險不應掉以輕心。在夜期試行一段時間後,檢討防範風險機制是有必要的,尤其全球金融危機尚未過去,市場形勢仍大有翻雲覆雨的機會,面對翻雲覆雨波譎雲詭的市場,最吃虧的一定是弱勢的散戶。

港交所近期的一系列改革,充斥商業催谷的考慮,逐步扭轉市場的傳統形態,現時衍生產品、對沖買賣,一般佔了交易的逾六成,現貨交易則少於四成。從市場形態的轉變,愈來愈顯示市場槓桿化走向,衍生市場對現貨價值扭曲的特點,以及弱勢散戶不宜參與的特質,開辦夜期無疑更強化了這種轉向。此外,本已經營艱難的中小券商,無力撥出資源在夜期市場爭食,勢被動地淪為旁觀者,以及夜期波及現貨的風險承受者。

港交所戮力推銷開辦夜期,明顯一面倒抱持良好的預期,感覺其並未作最壞打算,可能成為失算的開始。較早前有關縮短午飯時間、延長交易時間的改變,結果是成交不增反縮,對港交所來說應是重要教訓,切忌高估自身推動機制改變的成效,低估改革的風險、阻力和壓力。以開辦夜期而論,即使成事了,也不意味着已大功告成,一方面業界的反對抗爭尚未偃旗息鼓,另一方面夜期市場的成效,仍有待接受市場實踐的考驗,港交所要有受挫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