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風遲來 港股ETF好事多磨

港股ETF及A股ETF,成為近年市場發展的課題,ETF可望成為打通中港市場渠道的重要工具。尤其借人民幣業務的東風,以人民幣作為ETF載體,推動ETF發展可謂適逢良機,港交所急於推動就不難理解,但起步有好機緣是好事。然而,從海外的現實看,本港ETF的發展畢竟太遲,市場碰上投資新事物,再好也急不起來。ETF加人民幣內涵,呈現慢熱的勢頭,港交所縱然再急,也難免有如急驚風與慢郎中般的不咬弦,莫可奈何。

一九九三年美國推出第一隻ETF產品,便在全球迅速發展起來,進入二千年本世紀,ETF在成熟市場更為蓬勃。債王格羅斯在債券一役受挫後,其掌旗的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現今亦正大玩ETF。金融業人士揣測,ETF有力一舉打殘互惠基金,雄霸金融業,ETF被看重由此可見一斑,其興旺就自有道理在。

成熟市場資產管理業有一個說法,長期看的進取投資難以跑贏市場,即長期進取投資的績效低於市場平均水平。以美國為例,一九八四至九四年間,進取股票基金取得十二點一五的年均回報率,但仍低於標普五百指數的十四點三三年均回報率。ETF有克服傳統基金缺陷的優勢,具有不可替代的市場地位,比較其發展史,本港催谷ETF不是來得太遲嗎?

內地開發ETF是踏入本世紀後,○一年提出發展構想,直至○四年四月才正式申請開發ETF,而到○八年二月為止,滬深擁有了五隻ETF開放式基金。當中揭示了內地儘管市場很不成熟,也想拚命地急起直追,這使得本港發展ETF,受到外來無形的迫切壓力。像被稱為小型港股直通車的港股ETF,好事多磨,磨去了不少時間,直等到與A股ETF、人民幣QFII成「隊形」才起步。

這是決策的耽擱,也不是本港單方面的事情,人民幣業務北風南襲,某種程度發展的主導權北移,政策風未到,遲遲難成事。過河是很快的事,惟摸石頭太費時,金融危機陰霾滿天,更加促成慎之又慎謀定而後動。港股ETF成事太慢,的確事出有因。與單一流通貨幣的成熟市場,發展歷程不能簡單比較。

港股ETF、A股ETF、RQFII漸次成形後,只會是過程慢熱。當前申請ETF牌照的機構相當踴躍,各自都希望為業務前景部署,而現時ETF產品亦逼近百隻,但市況與市場資金顯示的需求不足,投資者需要有個熟習過程,於是市場明顯處於供需失衡的現實,尤其人民幣兌換的限制,總令投資者感覺綁手綁腳般不便,成為投資熱起來的瓶頸位,不如傳統投資的順手。

迎接港股ETF到來的新時期,非本港居民來港開人民幣戶口,為投資做準備的人多起來,從中體現了本港市場體制的吸引力。港股ETF的優勢,會在市場氣氛轉好之下,更加釋放出來,但ETF的投資始終需要熟習,會有一個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在中港兩地加快政策到位之餘,為推動投資者熟習,港交所和業界不能袖手等運到,加強宣傳教育,令投資者早日進入角色,乃是可以期待的。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