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商李嘉誠回應內地的撤資批評後,唐英年最近也在微博發文力挺李,但說實話,唐的文章只會為李幫倒忙,因為他的文章基本上是重複李的話,卻沒有後者的數據,只是佔據一個空洞的道義高地,指摘對李嘉誠的批評不公道。當然,考慮到李曾高調支持唐出任特首,如今唐的「仗義之舉」也就不難理解。

我在上文說過,李的撤資之舉,顯示與北京漸行漸遠,上文沒對這個問題展開分析。本來,資本是逐利而生,有來有往很正常,但對大企業,特別是那些有特殊意義的大企業,也不能僅僅用利潤來衡量公司行為,還需要考量到政經關係。有時候,明知某個項目或投資在長時間裏不能獲得資本回報,但為了佔得市場先機,或維持與當地政府的關係,也不得不虧損營運,這在全世界的企業都是一樣的。

李嘉誠作為華人首富,他應該清楚其任何投資行為都會被市場拿着放大鏡去看。他不是不能從內地撤資,但考慮到維持一個深厚政商關係的需要,是不可能把所有的資產從內地撤走的。換言之,即便虧損營運,也要留一些產業在內地,如果他全部撤出,只有一種可能,即和內地官方的關係出現裂痕,以致不得不拋棄這個市場。

李嘉誠在回應中稱,自己並沒有完全從內地撤資,這裏可能存在一個對撤資的不同理解問題,然即便如其所言,其在內地困難時刻的頻繁撤資舉動,也會給官方留下不好印象。李嘉誠自己其實很清楚這點,所以在其聲明中,特別列出他與中央關係是否有變的問題,並在回答中表示自己對中央堅定不移繼續改革開放、致力優化營商環境有信心,對習近平主席沉穩的領導能力深感佩服。

反思為何嚇跑企業家

不過,李在回應中多次引述習近平的話和中央政策,或許反而說明他和北京的關係不好。其實坊間對此多有傳聞,「九三」大閱兵,香港去了那麼多政經界人物,身為首富的李嘉誠竟然不在受邀之列,不是很能說明問題麼?

一般而言,境外企業在內地大規模撤資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過去的交易有問題,擔心內地的高壓反腐會牽連到企業;二是內地目前的營商環境讓人覺得不安全、不安心。不管哪種可能,對內地來說,首先得反思自己為何會把企業家嚇跑?但對撤退者而言,今後要重返這個市場,則困難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