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本報訊】 上海近年曾多次因暴雨而嚴重水浸,其中今年六月暴雨期間市內排水系統未盡完善已飽受批評,更被網民嘲諷上海已變成海上。

    有見及此,上海當局本月提出海綿城市計劃,擬年內完成建設指標體系,將透過修建透水路面等,令下雨時能有效蓄水予需要時使用。

    天雨頻繁易積水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於今年開始海綿城市項目的研究,將根據上海的特點,協調綠化、道路廣場及水務等系統,將徑流量、水面率及綠化率等與城市防水排洪有關係的指標套入到相關系統,以建構海綿城市框架,其建設指標體系預計於今年內完成。

    據了解,海綿城市概念是由中央提出,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有良好彈性,包括下雨時展現吸水、蓄水等功能,並可在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加以利用,最大限度利用雨水資源及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

    專家表示,目前內地城市道路的不透水度較高,容易使雨水集中,造成積水。隨着極端天氣愈趨頻繁,城市排水系統建設要求亦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