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日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港府在一四至一五年度帳面盈餘逾六百億,不少市民都期望預算案有更多「派糖」措施,惟預算案中的退稅、差餉寛免等措施被指僅屬「派糖仔」。究竟今次預算案能否顧及各階層需要?為何市民對政府「派糖」期望甚高?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Q:財政預算案能否照顧各階層需要?
A:今次財政預算案「派糖」對象較往年平均,而平衡各階層需要是今次預算案的重要目的,因為它是佔中活動後,首次的正式回應,因此亦有推出受佔中影響商戶的援助措施。由於社會各階層均有怨氣,因此政府必須一改以往傾向基層的方針,平衡各階層需要。
Q:近年本港經濟表現佳,為何市民仍對政府「派糖」期望甚高?
A:雖然本港經濟理想,惟不少市民卻無法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生活質素反而下降,例如遊客消費大部分收益,只流入商家,市民所得甚微,租金及物價更持續上升。與此同時本港貧富差距亦不斷擴闊,不少低收入的市民希望政府能透過預算案,改善經濟成果分配不均的情況。
延伸思考
1.為何政府持續多年低估盈餘?
A:除了資料所限及環境波動等因素外,政府在估算下年度財政盈餘時亦會傾向低估,因為能減低大眾對政府盈餘的期望,避免過度支出。同時,即使最終盈餘被低估,亦只會予人「喜出望外」的正面印象,較超出預算理想。
2.相關措施能否疏導近年中產怨氣?
A:今年預算案明顯較以往有較多中產的優惠措施,例如退稅、免差餉及增加免稅額等,較以往中產「零支援」的情況佳,對紓緩他們的怨氣有一定幫助。惟這些均只屬短期措施,而中產亦有較多不同期望,必須有更多長期措施配合,才能改善中產的不滿。
3.預算案曾提議的擴闊稅基方案,為何多年來議而不決?
A:從多年前銷售稅觸礁的經驗可見,雖然政府一直強調本港稅基狹窄,必須擴闊稅基,惟每次提出相關議題時,不同持份者的反對聲音卻頗大。由於消費購物對商家極為重要,如開徵銷售稅會令生意大受影響,亦難以在立法會功能組別通過。另外,近年通脹嚴重,一旦再開徵銷售稅或其他新稅項,容易惹來市民不滿,因此擴闊稅基的阻力極大。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