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審慎理財變成孤寒理財,近年所見有兩個特點:一是年年估錯數,二是吝嗇派糖。估錯數都是估細盈餘,因為估細盈餘,吝嗇派糖更大條道理,還富於民成為空喊口號。誠然,社會就財政派糖,向來頗多爭議,反對派糖理據,一方面是恐防養懶人,另方面是「授魚不如授漁」,宜從根本上疏導民眾致富。
道理沒錯,派糖看成福利主義端倪,深恐滑向西方福利體制的困局;這也並非市民所求,一直以來自食其力觀念深種民間,過分依賴福利從來沒市場。問題是現今世道想自食其力,對基層來說更艱難,僅貴樓貴租就讓人活得拮据不堪,何況衣食行樣樣漲價。正因如此,貧富懸殊愈深陷,授漁愈難。
這種現實是政府種的禍,政府有責任擺平。授人以漁,愈來愈像騙人的烏托邦空想,回歸十七年蹉跎十七年,經濟愈走愈失衡,民生愈走愈困頓,不是市民期盼沒耐心,只是政府無能。往前看,政府就算雄財在手,沒有實現發展偉略的本事,只會徒費金錢,還富於民反而更實在。
社會貧富懸殊,對再分配體制形成不同看法,有話語權及影響力的階層往往不贊成派糖,是少了對基層困苦的體察。事實上,今天別說基層打工仔,就算中產階層也過得捉襟見肘,即使政府授漁有道,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授魚卻即紓解眼前困苦。
陳穎柱 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