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講
  • 英國人力資源管理顧問機構「ECA國際」,每年發表全球城市宜居排名。一月二十二日他們發表去年度數據,香港世界排名由第十七位,急跌至第三十三位,下跌達十六位之譜。據該機構發表的新聞稿指出,香港在基建、教育及服務業方面仍獲高分,但空氣質素方面,相對其他多數亞洲城市而言,仍「十分差劣」(a lot poorer);另一排名下跌的原因,則是「社會政治」分數,受近月來「前所未有的不穩」(unprecedented unrest)影響。

    香港排名大跌,看似可歸咎於佔領街頭抗爭,令社會趨於紛亂。可是,若細心閱讀新聞稿,提及香港政局句子的後半部,其實還有「(前所未有的不穩)及加諸於運動上之限制(and the restrictions placed on movement)」,換言之,那是特區政府指使警方運用過當武力彈壓抗爭導致失分。香港變得「不宜居」,主要責任顯然不在群眾一方。

    此外,每年也有不少跨國機構發表類似排名,但他們率多以跨國企業外派高層管理人的視角,評估城市的宜居程度,例如香港在是次排名的教育類別仍獲高分,那恐怕是指國際學校的水平,與本地教育體系未必有關。若排名以本地居民觀感為本,香港的排名或會更低!

    不論是旅居香港跨國企業外派高層管理人、本地政商名流,還是升斗市民,皆受污濁空氣之苦。故此,「ECA國際」排名所揭示香港的空氣污染問題,不論特區政府交通、環保部門,或本地兩大電力供應商,都不可等閒視之!

    黃毓民 立法會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