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法:雙手緊握椅背,前腳曲膝,後腳拉直,然後雙腳互換動作,曲膝前傾幅度不宜越過腳尖。
好處:伸展小腿肌肉。
渣打馬拉松將於本月二十五日(周日)舉行,各選手無不積極備戰;有骨科顧問醫生及物理治療師忠告,賽前一周切忌猛烈加操,應循序漸進減低跑步訓練里數,僅作短跑之餘,速度亦需減半。出賽前數天宜「擇日」停止練跑,改為拉筋、游水或踩單車保持肌肉力量,以便「留前鬥後」輕鬆迎接賽事。醫生表示,近兩周因跑步受傷的求診個案增加,當中不乏年輕人因過度鍛煉「整親」,提醒眾選手量力而為。

方法:企直,利用物件或椅等輔助抬腳,身體慢慢向前傾,雙手可觸碰腳尖。
好處:紓緩後腿肌肉,減低繃緊情況。

方法:站立企直,單腳向後抬起,手捉緊腳背使貼近背部,另一隻手握椅保持重心。
好處:鍛煉四頭肌的韌度。

方法:坐椅上單腳盤起,另一隻腳垂下。若坐地上,則將垂下動作改為向前伸直。
好處:柔化雙臀梨狀肌,防止跑步時拉傷。
有十年長跑經驗的男護士唐先生,二○○三年起迷上渣馬,更遠赴海外多處參賽。他坦言最初以柴娃娃心態出跑,其後心急求突破,年多前參加訓練班密集加操,由每周跑七十公里急增至一百二十公里,令腳部不勝負荷。每當快跑時,右腿大髀骨常感「赤赤痛」及痠軟,「最初食止痛藥後照跑,之後都頂唔住」。他求診後始知因勞損而患上應力性骨折,需停跑休息六周,被迫退出當年賽事。他說,去年復賽時表現未如理想,今年同樣未回復狀態,但出跑時會量力而為,「唔會咁搏喇,等下年先挑戰最佳成績!」
腳部痛楚 受傷警號
浸會醫院骨科顧問醫生陳永亮表示,不少年輕選手為求征服里數目標,急於加練或高估個人能力,結果不慎拉傷肌肉或出現勞損。他提醒腳部痛楚可能是受傷警號,宜暫停跑步訓練,休養數天,嚴重者需求醫。他直言,選手最重要保持輕鬆心態,方能發揮最佳水準。
浸會醫院物理治療部門經理梁佩嫦提醒,比賽前數天宜逐步減跑,「例如參加十公里,就跑五公里好喇,之後慢慢停跑!」賽前要有充足睡眠,開跑前十五分鐘應拉筋熱身,每組動作維持三十秒至一分鐘。衣飾方面,忌穿新鞋上陣,宜挑選透氣吸汗衣服。天文台預測,渣馬當天多雲兼有陣雨,她建議選手注意防滑,出發時最好穿長衫外套保暖,中途出汗時才脫下,避免體溫過低致肌肉僵硬,增加受傷風險。
梁佩嫦續指選手衝線後勿立即煞停,宜作緩步跑及拉筋,紓緩筋腱;肌肉痠痛部位可作冰敷,賽後一周應避免跑步,可改為步行、游水或踩單車,幫助血液循環,減輕肌肉疼痛。
拉筋貼士
(每個動作維持三十秒至一分鐘)
資料來源:浸會醫院物理治療部門經理梁佩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