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營:投票建設香港

  • 今日是立法會選舉日,不計算臨時立法會,這應是第五屆立法會了。十五年光景彈指即過,但香港十五年來的發展實令人氣餒。

    試與老對手新加坡比較,十五年前香港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遠超新加坡,到○三年比例逆轉,去年新加坡更贏足一條街,成四萬九千美元與三萬四千美元之比。其實,向被香港視為小弟弟的鄰埠澳門,更早在前年已達到這水平。

    香港曾是貨櫃物流的一哥。九七回歸之際,香港貨櫃碼頭的吞吐量力壓新加坡稱霸世界,但○四年起優勢不再,去年新加坡激增至近三千萬之數,而香港僅維持二千四百萬,這數字看在上海眼裏,只會冷冷一笑,深圳更是虎視眈眈。

    硬件方面,十多年過去便只多了個世界真細小的迪士尼樂園;遊客遠眺港島海岸線,目光仍然只能停留在會展中心、中銀大廈。港鐵港島西線三年前才動工,南線更遲;其他如西九文化區、啟德發展區等,一說十多年,依然只見芳草萋萋。

    香港趑趄不前的原因,其一是內耗。政府任何舉措,做與不做都被反對、拆台,任何議題都被政治化。管你全世界都在教孩子愛國,開科談國民教育就是洗腦;開發東北新區是「割地賣港」;「一簽多行」會令香港物價上升;穩定樓市是官商勾結;為樓市降溫是製造負資產,還有啥可說?

    政府前院堵着洪水,後庭又要撲火,真虧官員還有空做民生實事,上台兩個月便實施好幾項多年都未做到的惠民措施。但儘管老人家多了生果金、有升降機代步開心,反對者依然說成是「小恩小惠」,「以公帑買民望」。理據不足便簡單來個拖字訣。建造港珠澳大橋時,珠澳做得如火如荼,香港還在打環評官司;對施政不滿,弄個法援申請司法覆核,拖個一年半載是家常事。議案有多少人支持不重要,只消一個議員便可以拉布把它拖垮。香港的心力就消耗在無邊的攻訐之中,不知幾許基建等待興建、幾許弱勢社群等待援手、幾許中產等待置業安居。

    世界經濟論壇剛公布的全球競爭力排名,新加坡第二,香港第九,不是無迹可尋的。

    蹉跎的歲月已逝,但來日可追,誠心祝願香港人今天能睜亮眼睛、打開耳朵,把票投給有決心、有能力為香港做實事、推動發展的候選人,幫助香港重新出發。

    麥國華 公共關係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