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小氣候:白鴿拙劣演繹道歉騷
今屆立法會會期尚有三個星期便結束,但因流會頻生,導致大量與民生有重大關係的草案未能如期審議,立法會昨日加開連續兩日的大會處理相關的草案,誰知只開了半天,在午飯過後續會之時,竟然又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流會。
早前泛民主派就議員出缺機制的草案大打拉布戰,雖然以人民力量主打,不斷提出大量修訂,又不停要求點人數,導致多次流會,但白鴿黨以杯葛審議有關草案而不出席會議,扮演幫兇,但昨日流會,白鴿黨假戲真做,是元兇。
白鴿黨有八名議員,在昨午立法會續會時,只有四名老鴿在席間,但黨友涂謹申竟然主動提出點算人數,最終因不足法定人數而流會,還自揭黨友醜行。
自己友捉蟲,白鴿黨事後第一時間跑出來,強調該黨不支持流會,並向公眾致歉。不在會議廳的四名老鴿何處去?李華明當時應傳媒高層邀請接受專訪、黃成智與規劃署開會、張文光到醫院探望癌病兒童、黨主席鐵頭仁就忙於處理特首選舉呈請事宜。
雖然議員有責任處理民生事務,然而在立法會開會期間來處理,嚴格來說他們是不務正業。
實際上,白鴿黨議員遲到早退導致流會,可謂是一而再、再而三,每次事後道歉並強調確保不會重犯,卻說了就算,過後又再重蹈覆轍,浪費公帑,窒礙議會運作。
在過去數年來,無論官場或立法會都充斥着道歉文化,本來向公眾致歉是極為嚴肅的事,是要犯錯的官員吸取教訓,有悔意後真心改過,然而現今犯錯後道歉卻變成政客的例行公事,而白鴿黨更加是表表者。
每次有官員失誤,白鴿黨必定大肆抨擊,要求相關官員道歉甚或下台,但發生在自己身上又如何?白鴿黨可曾要求導致一再流會的黨友向市民問責而辭去席位?當然沒有,久而久之,反而變了慣常的動作。
白鴿黨滿以為做場戲後,道歉就可以博原諒,博市民善忘,之後不了了之,然而惡習難改,過後又故態復萌,試問這種假道歉的伎倆,豈能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