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角度:餸菜價狂加難為了媽媽

  • 上月通脹升至百分之四點六,百物騰貴,要在家裏煮一餐豐富的復活節大餐,實非易事。柴米油鹽樣樣加,由○九年至今,米價上升近兩成、雞蛋價格上升兩成、粉麵價格上升三成,食油價格更加飆升四成。經濟學家指出,由於大部分本地食品來自內地,但因內地通脹加劇及人民幣升值,估計本港今年稍後的通脹會大幅攀升,港人生活將更難捱。家庭主婦的買餸錢愈來愈「唔見使」,惟有各出奇謀,「慳得一蚊得一蚊」。

    「買兩條魚要五十幾蚊,菜心都要十蚊一斤,想煲埋湯買舊豬肉都要四十幾蚊,真係好貴!」家庭主婦陳太慨嘆買餸錢愈來愈「唔見使」,要煮有魚、有肉、有菜的「三餸一湯」晚餐,最少也要花一百五十元。

    事實上,食物價格加幅驚人,政府統計處前日公布三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百分之四點六,創下○八年八月至今的新高,當中食品價格上升百分之八點八,非常誇張。

    食油價格勁升四成

    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副理事長李廣林稱,二十五公斤一包的白米,如國產米或泰國米,由○九年的約一百五十元,到今年增至一百六十五元至一百八十元,加幅介乎一成半至兩成;雞蛋價格亦上漲兩成,十二隻大蛋由二十元,到現時加至二十四元;食油價格更勁升四成;至於米粉、麵等加幅,也介乎一成半至三成。李廣林指出,內地從事農業及種米人數減少,農田面積減少,再加上農產品生產量供不應求,及無良商人囤積炒賣等因素,將貨價推高。

    調味料方面,在過去三個月也有一定升幅,香港陳記食品集團董事長陳勇前表示,豉油由九元加至十元一支,加幅逾一成;一斤胡椒及四百多克的沙糖,則由五元加至六元,加幅兩成;一公斤裝的雞粉,也由二十元加至二十四元,上升兩成。陳勇前表示,內地通脹加劇及人民幣升值,也令輸港食品價格持續上升。

    另外,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黃家和稱,日本農地在地震後受損,加上核輻射擴散,令部分農作物不宜食用,故日本向內地及全球搶購農產品,拉高產品價格。他估計日本將在未來一年,向中國採購大量農產品,因而推高供港農產品價格。

    學者憂致經濟蕭條

    「估計六月份單月嘅通脹,將會升至百分之六,第三季仲會升到七,第四季更加會去到八添!」經濟學家關焯照指出,內地供港食品價格,短期內會繼續加價,巿民生活會苦上加苦。他擔心通脹會導致本港經濟蕭條,到物價回落時,又會拉低勞工市場的工資,令失業率回升。

    政府發言人指出,消費物價通脹在三月進一步上升,食品價格上漲及私人房屋租金持續上升,推動通脹上升。基於外圍價格上升壓力及本地經濟表現強勁,通脹在未來數月會持續高企,政府會密切留意通脹情況,及通脹對低收入人士的影響。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

    趙燕萍

    食油+40%

    米+20%

    雞蛋+20%

    沙糖+20%

    百物騰貴,市民為慳錢費煞思量。

    主婦唔易做
    鍾女士
    「貴到飛起,乜都加價,買斤菜貴三蚊,惟有買少啲,同等到街巿收檔前至買,咁樣會平啲!」

    陳太
    「我覺得食品加價係應該,但加幅太唔合理,只有買少啲,同食少啲啦!」

    吳太
    「依家買餸真係好難,食物加價加得好勁,好難慳錢,唔通唔食咩?」